这里的老人过得真幸福
马山子镇位于渤海湾西南岸,辖21个行政村,现有65岁以上老年人4600多人。这些老人大多在农村劳作了一辈子,养老金较少,家庭养老能力偏弱。记者了解到,从2022年起,马山子镇融合乡土乡情,深入实施“初心为民·暖心银龄”工程,通过强化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设立“孝善敬老金”、开展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等,打造“孝德善治”养老服务品牌,在爱老、助老、为老方面精准发力。
对于这些老年人,马山子镇一方面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将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人送进敬老院等机构养老;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对包含幸福院在内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提档升级,鼓励有条件的村单独或依托农村幸福院建设“孝善食堂”,支持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广场等场所建设“助老驿站”,开设免费洗衣房、理发室、老年浴室,设置棋牌室、健身室等,为老人提供就近、就便的服务。
孙家村的“孝善食堂”是北海经济开发区001号农村助老食堂。午饭过后,工作人员细心地做着清洁工作。他说:“食堂虽小,却为老年人解决了吃饭的大问题。”他告诉记者,村里的年轻人大多进城生活了,少数在村里的也在附近厂子上班,留下老人们农忙干活没空做饭、不忙了一两个人又不值当做饭,到“孝善食堂”吃饭实惠又省事。
为让农村老人生活得体面,马山子镇创立“孝善敬老金”,引导已婚子女为老人交纳敬老金,由各村负责统一管理,分中秋、春节两次发放给老人。同时,镇政府和驻地企业配套为老人发放米、面、油等实物,提供各类志愿服务。两年来,全镇累计发放“孝善敬老金”894.79万元,配套发放企业捐赠爱心物资价值150余万元,12518户次老年人受益。
子女的心意、企业的捐助、政府的表彰,让马山子镇孝老敬老蔚然成风。马山子镇调研结果显示,分别有55.9%、41.2%的家庭认为“孝善敬老金”的设立对于家庭和谐、邻里和谐有“显着作用”“较大作用”。胡道口村一位老人表示,这一做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她表示,孩子们越来越孝顺,自己也在家织鱼网,尽力减轻孩子的负担。
为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在节假日让老人感受温暖,马山子镇以镇、村两级党组织为支撑,在各村成立“海的心意”助老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助餐、助医、助洁、助行、助乐等服务。
马山子镇依托21支“海的心意”助老志愿服务队,摸排全镇65周岁以上老年人,按照“老无所依、老不能依、老未能依”三类人群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并建立服务队与老年人及其子女三方联系机制,让老年人住得安心、子女在外放心;推出信息报送二维码,打造“你码上说,我马上办”线上服务平台,开通“助老服务热线”,全天在线为老人急事急办、特事特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