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有了“性格”“冷”更接地气四川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将发生这些变化
2023年,四川省共发布预警信息(含解除)36619次,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雷电预警信息,达到13517次,占到三分之一以上。数量排前三的,还有大风预警信号、暴雨预警信号。
不过,风雨雷电可以有很多“组合”:有时干打雷,有时光吹风,有时两两登台,雷雨交加或是风雨大作,有时又是“技能拉满”全体出动。公众如何靠预警信号进行有效区分和合理应对呢?
2024年2月1日起,《四川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正式实施,风雨雷电预警信号有了“细分”,此外,降温的相关预警信号也结合四川的气候特点进行了调整。
同样是风,不同的风有不同的性格:冬日里的大风,走的是“沉稳”路线级,不算猛烈,但可以吼吼地吹上一整天;春夏的风,靠的“爆发力”,突然吹一股,吹完就“走”,但瞬时风力可能达到致灾的水平。
还记得2022年4月11日资阳安岳的大风吗?那是在气温一路飙升后,冷空气反击,带来的强对流天气,当晚22时许,安岳的瞬时风速达到了37.4m/s。这风,风力达到了13级,打破了当地观测史纪录,在四川盆地中部也是少见的。
其实,在当晚21时,安岳县气象台发布过大风蓝色预警信号:安岳县全县24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7级以上,过程将伴有短时强降水,局部地区将出现冰雹天气。不过,多数人并没有把六七级的风当回事。
“此前的大风预警信号,时效在6小时或者12小时,主要关注的是平均风力,对于这种瞬时大风,并没有那么精准的预警。”四川省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主要负责人李翊说。
正是考虑到近年来我省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多发频发的特点,在2024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规定》中,增加了雷暴大风预警信号。“雷暴大风预警信号分为黄、橙、红三个等级,就是针对阵风进行预警,其中,红色等级是针对3小时内阵风可达12级以上的情况。”
除了短时大风,雷暴大风预警信号还可包括雷电、短时强降水等预警内容。“主要就是提高大家对于强对流天气的警惕。”李翊说,考虑到干雷暴以及秋冬季冷空气型大风,原本的雷电、大风预警信号仍然保留。
寒潮也有“国标”。李翊介绍,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24h内降温幅度≥8℃,或48h降温幅度≥10℃,或72h内降温幅度≥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4℃的冷空气活动,才能称得上寒潮。
按照此标准,四川很难达到寒潮标准。“秦岭会对冷空气有阻挡和削弱作用,当到达四川时,威力已小了不少,但降温还是明显的,仍需要引起我们重视。”
据了解,四川近10年平均每年会出现2-3次全省区域性强降温天气过程,大幅的降温,不仅容易影响身体健康,也会给农业、畜牧业、旅游、建筑等行业带来不利影响。
强降温预警信号还根据季节不同有不同的标准。“春秋季,也就是3-4月、10-11月是一个标准;冬季,也就是12-2月,又是一个标准。”李翊表示,考虑到冬季本身气温就低,降温带来的影响更明显,因此强降温预警信号的发布需要达到的降温幅度比春秋季低了2℃,“也是让大家能够有效地获取降温的信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