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2022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聚焦市场主体发展诉求和群众切身利益,全面加强经济和民生领域信息公开,充分发挥以公开促落实、强监管作用,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主动公开。全面做好稳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公开工作,及时公开助企纾困政策举措,重点发布财政、金融、稳产业链供应链、减税降费、扩大有效投资等政策及落实情况,突出公开稳就业保就业、乡村振兴、义务教育、养老服务等民生领域信息。做好疫情防控信息公开,让公众及时准确了解最新动态和应对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加大重要政策解读力度,开展全省优秀政策解读材料评选活动,促进解读质量提升。推动有关部门完善市场主体反映投资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问题的办理和反馈机制。稳步推进教育、医疗卫生、公共交通等领域的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二)依申请公开。编发依申请公开典型案例,为各单位办理答复提供参考。强化全链条、全流程管控,明责任、促规范,提升办理质效,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知情权、获取权。
(三)政府信息管理。推进行政规范性文件集中公开,全面规范网页发布、下载文本和公开专栏样式,通过省、市两级政府信息公开平台集中公开,实现全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统一、规范发布,方便公众查询使用。
(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优化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建设。依托政务服务中心开设政策咨询综合服务窗口,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推进基层政务公开专区建设,提升惠民利企服务效能。充分发挥政府公报的权威作用,省市两级政府全年共编发政府公报163期,刊发文件1234件,印发42.2万份。
(五)监督保障。及时印发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分工,全面落实国办工作部署,扎实推进任务落地落细。做好业务培训、常态化考核、重点任务落实“回头看”等工作,印发问题清单,督促各地各部门整改到位。注重工作创新,抓好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2022年全省5地创新做法在国办《政务公开工作交流》刊发。本年度未开展社会评议;无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情况。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重点领域信息公开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新闻出版版权、交通运输等新增的基层政务公开领域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政策咨询综合服务窗口效能有待进一步优化。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一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制定标准规范,进一步提升公开质量。二是组织省有关部门加强对新增基层政务公开领域的业务指导和跟踪评估,全方位提升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三是进一步明确政策咨询综合服务窗口功能定位,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和建设要求,加强窗口管理和人员培训,提升服务实效。
(一)依申请公开收费情况。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函〔2020〕109号)和《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有关事项的通知》(皖财综〔2021〕28号)规定,全省收取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1010元。
(二)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贯彻落实《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规定制定办法》要求,组织省有关部门编制和实施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指引目录。省教育厅按学前教育、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高等教育四类,制定公共企事业单位指引目录,指导相关单位部署实施。省交通运输厅制定公共交通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指引,明确公开主体及内容、公开基本原则、公开渠道和方式,建立信息公开申诉处理机制,督促落地实施。各市、县相关公共企事业单位按要求编制信息公开目录,并通过单位网站、上级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等及时向社会公开信息。
(三)开展全省基层政务公开提升行动。印发通知并动员部署,从组织推进、条例贯彻、标准指引、解读回应等8个方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取得了良好成效。例如,六安市裕安区在政务公开专区开设政策咨询综合服务窗口,建立健全工作流程规范和线下政策解读机制,提供便捷高效服务。滁州市琅琊区及时公开惠民补贴资金发放情况,张贴查询提示卡,方便群众提档查询,并安排社区网格员通过短信、微信群等方式,精准推送补贴申报方式、办理途径等信息,推动惠民资金项目全知晓、申报更便捷、发放全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