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袭来拍美照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开心更是……
那在旅游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拍照,然后分享在各类社交媒体上,比如我们的朋友圈、微博、小红书等等。
在分享的同时,我们也会浏览这些社交媒体,不一小心,10分钟,30分钟,甚至一小时就在这样无意识地滚动下流逝。关闭这些app后,甚至可能会感到一阵虚无的凄凉感。
但现在,一项新的研究调查了当大家在Instagram和Facebook等网站上查看不同类型的照片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社交媒体上花太多时间看自拍会对我们的自尊和生活满意度产生严重影响。
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之一王若旭(音译)说:“大多数在社交网站上进行的研究都着眼于发布和点赞内容的动机,但我们现在开始关注观看行为的影响。”
她补充说:“人们通常在开心或玩耍的时候发布自拍。这很容易让其他人看到这些照片,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如他们的好。”
虽然观看自拍——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会对人们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但研究发现,观看集体照片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经常看集体照片与提高生活满意度和自尊心有关。
“我们通常不会考虑我们发布的内容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什么影响,”她说,“我认为这项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他们发帖行为的潜在后果。”
近年来的几项研究试图弄清楚社交媒体对我们心理和情感健康的影响,结果各不相同。例如,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伊桑克劳斯在2013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在Facebook上花的时间越多,感觉就越差,他们的幸福感和整体生活满意度都显着下降。
相比之下,《今日》和美国在线进行的一项身体形象调查发现,65%的少女表示发布自拍增强了她们的自信。除此之外,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连续三周每天微笑自拍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感到更自信、更自在。
但该研究的第一作者陈宇(音译)坚持认为,并不是自拍行为本身增加了学生们的幸福感。“并不是自拍让你快乐,”她说,“是微笑让你快乐。”
但在本月27日,一项发表于《社会心理与人格科学》杂志上的最新研究,却持有不同观点,它表明人们之所以会选择把自己放在一些照片中,并不是虚荣心作祟,而是另有原因。
但像自拍这样的第三人称照片(记录与自己在一起的时刻)能更好地描述事件在他们生活中的更深层次意义。
“我们发现,人们有一种天生的直觉,可以选择从哪个角度来捕捉他们想要的照片,”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扎卡里尼泽说,他是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现在是德国图宾根大学的博士后学者。
该研究的合着者、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丽莎利比说,研究结果也反驳了人们在Instagram等网站上发布自拍只是为了宣传自己的观点。
例如,有人和朋友在海滩上可能会拍一张海洋的照片,以捕捉美丽而放松的一天的身体体验。或者他们可以拍一张自己的照片,以捕捉与朋友共度时光这种更深层的意义。
接着,研究人员发起了六项系列研究——共有2113名人员参与其中——探索了视角对个人摄影的影响。
在一项在线研究中,参与者阅读了一个他们可能想要拍照的场景,比如和一个亲密的朋友在海滩上度过一天。他们被要求评价这段经历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以及阐述更深层的意义。结果显示,参与者对事件的意义评价越高,他们就越有可能说他们会和自己一起拍合照。
另一项研究证明了人们直觉的真实性,即每一种视角是否能更好地捕捉到事件的经历或意义。这项研究要求人们查看他们发布在Instagram账户上的照片。
参与者打开自己最近的照片,并被问到:“这张照片让你更能想到什么?”,回答选项是“这一刻的身体体验”或“这一刻更深层的意义”。
结果显示,如果照片中有参与者,他们更有可能说照片让他们想到了这一刻的更深层意义,而从他们自己的视觉角度展示场景的照片,则让他们想到了身体体验。
在另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再次要求参与者打开他们最近的Instagram帖子,其中有一张他们的照片。他们被问及他们是在试图捕捉更深层的意义还是那一刻的身体体验。
例如,如果他们说他们的目标是捕捉当下的意义,他们会更喜欢以第三人称拍摄的照片,且照片中含有他们自己。
总的来说,研究结果表明人们有一种直觉,即他们应该在照片中使用什么样的视角来实现他们想要的照片,尼泽说。
“我希望这项研究能增加人们对照片视角如何影响他们对照片的反应的认识。”他说, “这样他们就可以确保自己有意识地选择能够实现目标的视角。”
尼泽说,研究结果还表明,人们在Instagram和其他地方发布照片可能不仅仅是为了他们的观众。
“人们拍照也有非常私人的动机。甚至在社交媒体上,人们似乎也在为自己策划照片,以便回顾,以捕捉经历或事件的意义,”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