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苗家二少爷又是个什么梗?
“我是共产党员,多年从事呼吸专业,危难时刻前往一线,责无旁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陆学超带领医院30名医护人员逆行武汉前线,在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定点救治医院隔离病区坚守52天,通过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冠肺炎患者104人,中医颗粒剂使用率98%以上,创造了零死亡、零感染的战绩。2022年12月,陆学超当选“齐鲁最美健康卫士”,他用医者的仁心仁术,践行初心与使命,彰显中医人的坚守与担当。
陆学超,青岛市中医医院(市海慈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全国临床重点中医专科、山东省中医专科专病诊疗中心—呼吸与危重症(肺病)中心主任兼一科主任,主任医师。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武汉疫情尤为严重。2月8日元宵节,陆学超带领30名援鄂队员启程武汉。他作为医疗组专家,第一个带队进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隔离病区,开展救治工作。
“我们所在的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当时是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定点救治医院。去的时候,情况很不乐观,床位都是满的,很多病患呼吸困难,需要呼吸支持。”回忆当时的情况,陆学超皱紧眉头。“每个患者的基础体质和病情发展都不一样,我们医疗队的医生大部分是中医出身,因此我们发挥中医专长,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实施一人一案的诊疗方案。”青岛医疗队成立了中医药专家小组,由中医专家陆学超主任医师任组长。他带领专家组成员对病人进行详细查房和信息采集,按照中医辨证思路,分层制定中医药方案,3-6天评估病情,调整方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危重症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病灶也明显吸收。据统计,陆学超所在的青岛市援鄂医疗队二队中药颗粒剂用量最多,参与率最高,达到98%,病区病患最多,却没有一例死亡病例,也没有一例新冠肺炎转化成危重症病例,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不光医术精湛,陆学超的仁心更令人敬仰。从医几十年来,他始终将病患视为亲人,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让病患心中燃起生的希望。
“我曾经在武汉就读研究生,对武汉有深厚的感情!您的病情我认为预后应该不错,希望您能够振作起来,我们一起加油,共渡难关!有事您可以随时联系我。”救治过程中,当看到患者担心自己的病情而情绪低落时,陆学超不断向病床上的患者传达着鼓励和信心。
患者病情缓解后激动地说:“没有你们的鼓励和精心治疗也没有我的今天。你们就是我的亲人。谢谢你们,感恩!”
走出隔壁病房,陆学超心里仍挂念着患者,经常在微信上与患者暖心互动沟通。“阿姨您今天感觉如何?如有不适随时联系我,加油!”“我今晚夜班,八点到医院,过去看您,加油!”
患者见字如面,“陆医生谢谢你,百忙中您还记得我,很感动,你也要做好防护!”一来一往中简单朴素的话语,连接着医患之间紧紧依靠的心,记录着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温暖的瞬间。
援鄂归来,疫情持续不断,陆学超将援鄂期间积累的对病情的研判、对重症肺炎救治的丰富经验,融入到工作中,大大提高了危重症救治成功率,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急危重症是呼吸病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中医专科专病诊疗中心、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肺病2群牵头单位负责人,陆学超以近乎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潜心钻研业务,带领团队深耕学科发展,打造独具优势的亚专业。他带领团队增设重症监护病房、开设肺间质纤维化专病门诊,探索间质性肺疾病慢病管理模式、成立间质性肺疾病MDT 团队、广泛开展呼吸介入技术,攻关急危重症……推动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呼吸危重症亚专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将现代先进诊疗技术与传统中医药有机结合,取长补短,融合发展。”随着国家防疫政策的调整,陆学超表示,对他来说,今后的工作重点仍是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目前,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主要包括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重症肺炎、间质性肺疾病终末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急危重症。
谈及中医药抗“疫”,陆学超表示,中医中药深度参与急危重症的救治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可以看出,三年疫情,中医药在新冠病毒的预防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三方三药”“清肺排毒汤”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彰显了中医的疗效与担当。
这三年的经历对医务工作者来说,不仅是锤炼和提高,也给未来应对呼吸传染病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由于贡献突出,陆学超先后荣获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好医生、中国好医生、齐鲁最美健康卫士等荣誉称号。
“当选齐鲁最美健康卫士,既是一种荣誉和肯定,也是一种责任和压力,希望自己今后再接再厉,在呼吸道病毒感染这个领域积极做出应有的贡献。”陆学超说,作为“呼吸人”,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坚持采用中医药治疗,积极开展疫情防治工作,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