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网-江苏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学历要求、报考资格、报名时间、注册、培训-中国建造师信息网

热门关键词: 

  “浙里办”上线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深入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完善和落实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持续优化服务供给,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积极营造婚育友好社会氛围,加快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婚育面临了哪些困难?住房、教育等问题如何破题?如何降低生育成本,缓解社会的生育焦虑?这些都直接关系到生育意愿。对此,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评论员有话要说。

  如今生孩子已经上升到了战略高度,如果新生人口不断下降,老年人不断增多,那么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会越来越快。没有年轻人的支撑,整个社会将停滞不前。

  现在国家鼓励生孩子是全方位、立体式的。比如此次的《意见》,吸收了一些地方最近两年创新性的做法,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完善和落实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等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比如公积金、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倾斜,这是个非常实际而且幅度很大的优惠政策,说明对于三孩家庭住房政策的支持更加全面、更加精准和更加务实,也为下一步各地积极实践提供了政策指导。

  目前,北京、河北、浙江、河南等地,已进一步出台了鼓励生育的配套措施,一些措施更是堪称“真金白银”。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多地区会相继推出补贴生育的政策,从而改善我国人口结构,促进创新力的不断迸发,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生育一个孩子,衣食住行及教育等经济成本容易被看见,也比较好计算。但更多看不见和难以计算的隐形的代价,散落在“她”处,深深地刻在“母职”的身上。

  首先是身体的代价。若非亲身经历,恐怕难以想象。很多女性生了孩子之后,哪怕体重没有增加,以前的裤子竟然穿不进去,因为分娩使骨盆变宽了。而施行剖腹产手术的,不要说手术有风险,就算技术再先进,刀口再小,生孩子的疤痕是永远留下了。

  其二是职业的影响。女性从怀孕到产后的哺乳假及育儿假,这些特殊时期,职业大体是处于一个停滞阶段。如果还要生二孩、三孩,这个时间只会更长。这不可避免地导致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增加,因而会有一些单位在用工、招聘时有意回避育龄女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抬高了女性就业的“隐形门槛”,进一步加剧了职场的性别歧视。以至于有些女性痛诉,这是一种“母职惩罚”。也恰恰是这种巨大的隐形成本,让不少女性面对生育时有更多的隐忧。

  所以,女性在生育一事中,承担了更多责任,付出了更多代价。这些隐形的付出,值得被看见,需要在公共政策方面的倾斜与补偿。

  《意见》的一大亮点是明确提出了要积极营造婚育友好社会氛围,加快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并且制定了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生育事关家庭事关社会健康发展,这意味着生育不仅是家庭的事也是社会的事。庞大的生育支出中,有些是需要国家担起的责任,比如良好均衡的低成本的教育、普惠式的幼托服务、税收抵扣、生育补贴等等;有些是需要企业用人单位承担起的责任,比如延长产假可能对公司运行造成的影响等。有付出自然会有阻力,有些阻力还不小,比如产假期间的用工成本分担等,让企业很为难。难只是相对而言的,相比于家庭,这只是很小的付出,没有理由推卸责任。

  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包括方方面面,当然也需要大家合力建设。片面强调任何一方的责任都是不合理的,家庭、社会、企业各司其职,把生育成本降下来,自然就缓解了社会焦虑,为三孩政策的落实提供良好环境。其实,对地方而言,观念上的转变才是真正困难的事,期待更多的地区和部门不推诿不扯皮,主动参与到友好环境的建设中去。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