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灾区人民的主心骨和贴心人(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1月7日9点刚过,6.8级强震突袭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武警西藏总队日喀则支队执勤三大队大队长蔡涇火速集结队伍,定日中队30名救援官兵组成党员先锋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区驰援,“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就是党员战斗的地方”。
连日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在抗震救灾一线挺膺担当。克服高寒缺氧困难,争分夺秒搜救被困人员,持续开展救援善后工作,用心用情保障受灾群眾基本生活……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党旗高高飘扬。
“快来救救我的孩子……”7日中午,长所乡森嘎村,余震不断,一名母亲守着废墟中被困的儿童呼救。
“1组清理碎石,2组搬运伤员,3组和我托住房屋残缺部位,卫生员准备救治。”蔡涇有序地部署指挥,“使用工具极易破坏房屋稳定造成二次坍塌,用手刨,千万注意孩子的安全。”
党员先锋队队员清理着碎石,双手满是血泡,耗时40多分鐘,终於成功营救出被困儿童。卫生员接着紧急救治,受伤儿童很快恢復了意识。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央企等救援力量反应迅速、组织有力,党员带头第一时间深入灾区一线,争分夺秒搜救被困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定日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顿珠江村,率领着3车19人的救援队伍,震后半小时就抵达震中开展救援﹔西藏军区某团的党员突击队挺进灾区,向指挥部回传了第一手的灾区地面画面﹔西藏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火速赶往长所乡开展救援,一天之内转移安置群眾160余户600余人……橄欖绿、消防橙、应急蓝,哪裡有危险,哪裡就有共產党员冲上前的身影。
“必须去!马上去!”国网日喀则供电公司城区供电服务中心主任嘎玛旦增在得知地震消息的那一刻,心急如焚,“电力是灾区的‘生命线’,我们必须跑在前面。”
组织人手、清点物资、带上工具,嘎玛旦增和技术人员开上保电车奔赴长所乡古荣村。经过近4个小时的排查、布线、接电,晚上7点,安置点的帐篷裡亮起了灯。
“个别帐篷重新调整位置,把板房排列在帐篷前,这样方便咱以后盖新房子,少折腾。”见有村民犹豫不决,米玛次仁耐心地解释,“从应急帐篷搬进温暖的板房只是过渡,要把眼光放长远。”
确保受灾群眾温暖过冬,是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党员干部都是一个想法:工作必须再快一点、再细一点、再实一点。”米玛次仁说。
时间一分一秒地走着,广大党员干部勇於担当、连续作战,用速度、力度、温度,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眾心坎上。
这些天,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定日县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县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徐先锋一直带着上海援藏医疗队的医生们奔波在各个乡镇间巡诊、开展健康指导。“我们力求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徐先锋说。
在一顶应急帐篷裡,藏族老阿妈向徐先锋求助。老人之前患有心臟病,地震中虽然没有受伤,但是出现了手脚浮肿等情况。经过联合诊断,医疗队认為老人的问题和心臟病有关,初步开了药物并留下了联系方式,请她晚些时候去县人民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群眾满意就是值得。作為共產党员、援藏医生,我们一定要做好灾区群眾健康的守门人。”徐先锋说。
“这裡有一些开裂,咱们做好标记。”地震发生后,援藏干部、萨迦县教育局副局长郑旭忠和随行的老师将麻布加乡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走了个遍,仔细检查。“关乎学生安全,事事不能放鬆。作為一名党员,组织需要我们做什麼,我们就必须立马上。”郑旭忠说。
“党员干部想深一层、多做一些,灾区群眾心裡就更安定一些。”13日晚,夜幕降临,气温迅速下降,措果乡吉翁村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张伟鹏打着手电筒,匆匆走向安置点:“天气预报这两天要降温,昨晚还下雪了,虽然乡亲们已经住进了板房,但我还是不放心,去看看。”
13日下午,拉孜县芒普乡安置点。乡村振兴专干、28岁的党员格桑卓玛正和乡裡的党员干部给村民们发放鸡蛋、新鲜蔬菜等生活物资。接过物资,受灾群眾吉拉说:“谢谢你们,让我们每天都能吃得好、住得暖。”
“芒普乡秋古村在地震中房屋受损较為严重,所幸没有人员伤亡。”格桑卓玛说,考虑到余震不断,且秋古村位於高山峡谷间,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安排转移群眾,“一个也不落。”
“乡亲们都是我的好朋友,我很心疼。”益西曲尼是森嘎村的包村干部。地震发生后,原本休假的她从拉萨返岗,投入救灾。她挨家挨户安抚村民情绪,带着大家重建家园。
党员群眾心连心,凝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礡力量。“我总和村民们说,党和政府一直在帮助我们,社会各界都在关心我们,不要怕,我们一定能战胜困难、重建家园。”格桑卓玛说。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