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掐尖儿”招考要动真格
近日,本报接到一些地方的中小学生家长反映,有的中学在小学升初中过程中,通过校外培训机构组织考试选拔。学校的“掐尖儿”式招生,迫使小学生在四五年级就参加各种课外班,校外补课之风盛行。记者在各大城市进行了采访调查。
“从五年级开始,儿子就没有双休日、没有寒暑假。学校放假时,我们都在补课。”最近,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李芸准备带小学毕业的儿子出门旅游。李芸告诉记者,这是她对儿子的“奖励”,在今年的小升初考试中,儿子考上了市实验教育集团启秀校区。
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各地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政策。今年,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再次重申,所有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都要严格遵守义务教育免试入学规定。但在严查之下,一些学校依然暗自通过各种方式“掐尖儿”招生。
在广东广州市经历了近几年小升初的家长,大都知道“MK”这个带有暗号性质的拼音字母组合。“MK”即“密考”的谐音,另外还有“ZA”(执信奥班)、“YS”(育才实验)、“YLQ”(预录取)、“QY”(签约)……家长们告诉记者,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加入学生家长群、教辅机构群及“MK”群,通过这一套“密码”打探“密考”信息。
记者来到琳琳参加奥数补习、并组织她参加考试的一家培训机构,向工作人员咨询参加补习可否参加小升初考试选拔。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每年情况有变化,不一定每所学校的招考都能参加”,旁边的工作人员立即警觉地掏出手机打了几个字,向这名工作人员耳语道:“他是这个意思。”这名工作人员立即改了说法:“我们从来不替学校组织小升初考试,只进行普通的课外培训。”
“在我接触到的小升初的学生群体里,有八成的孩子会去补习机构。”一家培训机构的李老师介绍道,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学业竞争持续加剧,各种各样的辅导机构雨后春笋般兴起。
记者调查发现,国家三令五申要求严格禁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升学与入学依据的奥数,在个别地方成了参加小升初选拔考试的学生绕不开的门槛。语文和英语则大幅提高了对小学生古文和词汇量的考察。“为了招收成绩顶尖的苗子,如果只考课本里的知识,根本拉不开档次。所以要想通过考试进好学校,就必须学奥数,语文、英语的难度也会提升。”某地一家培训机构工作人员说。
“一边是学校严正声明‘从未委托任何机构组织开展小升初考试’,一边是各类机构你来我往地组织的‘小升初’考试。向教育局举报反映问题,教育局又回复‘经询问,学校未组织考试’。”对此,有的家长感到很疑惑:“既然严禁小升初考试、以考试成绩择校‘掐尖儿’,为什么不彻查考试的组织方?如果考试与学校无关,那就是欺骗。”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整治“掐尖儿”招考问题的举措应该说也是严厉的,但对于学校来说,仍不乏各种应对之策。有的学校与教辅机构联手,规避处罚。家长不以高额的价格报各种补习班就无法获得考试信息,这在一些地区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小升初“掐尖儿”招考问题与教辅机构乱象,应该引起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文中出现的学生及家长姓名均为化名)
小升初“掐尖儿”招生,好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是,违规招考,扰乱了招生入学秩序,破坏了教育生态;抢跑超纲,扰乱了教育教学进度,加重了学生负担;课上不讲课下讲,更损坏教学秩序和教师队伍风气。治理违规招考、超纲补课,必须坚决斩断利益链条。试想,如果培训机构和升学脱钩,生意还会如此之火吗?学校如果严格执行就近入学,学生还会为了抢跑趋之若鹜吗?
前不久,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从根子上给择校热降温,除了响鼓重锤,还需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让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更需要着力从根本上解决“指挥棒”问题,不唯升学率评价学校,不唯分数评价学生,坚决克服和纠正应试教育倾向,把功夫下在学生全面培养、全面发展上。(记者 吴勇 李刚 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