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简单而视而不见的错误
过去几年,公募基金为代表的一批投资人,犯了两个大错误。一是好公司不注重估值,比如张坤。二是所谓成长其实是伪成长,更像景气度投资,这类比张坤更不如。
目前有些人开始转向高股息,高股息的前提可持续的盈利和派息,最好是有增长的盈利和持续派息增加。
看未来,当下就算2800点,其实a股大部分公司还是贵了,大部分公司没什么价值。越差的公司反而越贵。
觉得当下市场,精选个股,立足长远,大概率是能挣钱,已经没有必要跟着朋友圈微信群那样哀嚎。关键点在于,你不能抓一个票就是好,逮住一个看点就买,几千家公司,只需要选择最好的几家即可。
市场的问题其实一目了然。两个字,就是新股的问题,不是因为发的多,发的快,而是价格有问题。48元的新股一个个都发出来,整个市场就高估严重,毫无投资价值。之后的下跌和减持也就水到渠成。我知道你要说,发行价没有那么高,是股民自发买的。那么,福建港口拉抬兴业银行也是股民自发买的,行不行?外人是不可能买必然下跌的新股的。问题就摆在眼前,不用往别处带节奏,别的问题都是穷枝末节。
美国的集锦经理普遍都是四五十岁,五六十岁,甚至像巴芒那样的高龄老人,因为投资本质是看懂人生,做人还没学会能做好投资是在开玩笑,你看看中国的那些基金经理都是刚学校毕业的,还有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小姐姐,你认为他们每天像的是投资的事?还是男女的事?
这个时候港股很多分红七八年就能回本的股票,很多DCF三五年的股票,确实没必要悲观。冷静的寻找机会
从张坤过去的季报的发言里面可以看出,他知道当时的价格偏贵了,但是他相信优质公司的竞争优势,长期来看会抹平估值,依旧要比现金好。他愿意承受波动。只是市场下行的幅度之大和时间之久,没人能够预测到。
说个简单而又普遍性的错误:过去几年,公募基金为代表的一批投资人,犯了两个大错误。一是好公司不注重估值,比如张坤。二是所谓成长其实是伪成长,更像景气度投资,这类比张坤更不如。目前有些人开始转向高股息,高股息的前提可持续的盈利和派息,最好是有增长的盈利和持续派息增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