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新变与乡土文学创作前景”学术研讨会在广州、江门举办
7月15日至17日,由暨南大学文学院主办,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华乡土文化研究院、暨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五邑大学文学院、五邑侨乡地方文化研究院承办的“乡土文化新变与乡土文学创作发展前景”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和五邑大学举办。
此次会议邀请了来自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乡土文学研究现状与乡土文学创作前景。
7月15日上午,会议开幕仪式在广州举办。此次会议开幕式由暨南大学文学院张丽军教授主持。暨南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魏霞老师、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贺仲明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在15日的会议开幕仪式上,暨南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魏霞表示,本次研讨会与五邑大学文学院合作举办,聚焦乡土文化、乡土文学、区域地方文化发展等多个维度和层面,使用多学科、多视角、跨文化路径开展理论与应用研究。
“这将进一步促进乡土文化理论的发展,强化中华乡土文化研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协作与交流,推动乡土文化学术共同体建设。”
会议现场,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贺仲明对目前的乡土文学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指出乡土社会、乡土文学只会改变,不会消亡,我们要对乡土文学的创作与研究保持充分的信心,并要适时调整我们的研究视野与研究方法。
贺仲明谈到,乡土文学研究目前有很多可以拓展的地方,一是关注过去优秀的乡土文学作家、作品,如孙犁、赵树理等;二是关注未来乡土文学如何发展,如乡土文学与地域文化、乡土文学与乡村建设的关系等;三是关注一些基本概念,如乡土小说、乡土文学等。
会议共设4场发言,专家们围绕“新世纪乡土小说创作新变”“新世纪乡土书写与乡村文化”“新世纪乡土书写与代际差异”“乡土小说创作前景与乡村振兴”“乡土小说的影视改编及海外传播”“人文地理与地学散文的发展”“地学知识的发展与文体变革”等议题分享经验体会。
张丽军表示,此次研讨会有三个跨越,一是在历史、现实和未来之间跨越;二是从作品文本到文化、文明的跨越;三是从现象、现实出发到乡村生命情感、价值系统的跨越。
张丽军倡议,乡土文学研究者要构建学术研究共同体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智库,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