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之眼怎么打真的假的?
由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创作的《大陆之歌》,是杨佳最喜欢的一首诗。在失明多年后,当她凭借惊人的毅力获得哈佛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后,她在毕业典礼上深情朗诵了这首诗歌。那饱满的精神、激昂的声音,使得杨佳仿佛是讲台上伫立着的一束光,引得在场师生无不深受感动,起立欢呼鼓掌。
回味着诗的内容,再回看杨佳的人生经历,不得不说,杨佳便是诗中所写的那个“我”,在经历了短暂的迷茫之后,轻松、自信、强壮、满足地走在了人生的大路上。
杨佳出生于河南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从小沉浸在书香弥漫的家庭氛围中,小小的杨佳很快便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在聪颖天资、勤勉态度以及良好机遇的综合作用下,15岁的杨佳第一次参加高考就考入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作为校园里年龄最小的一位同学,杨佳心里一点儿也不打怵。她保持自己认真的求学态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选择留校任教,成了当时大学里最年轻的讲师。
在校园中,杨佳遇见了自己的人生伴侣,并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孩子。事业顺利,爱情甜蜜,家庭和美,不可不谓幸福和完满。可这一切因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而中断——杨佳的双眼突然病变,她的视线逐渐模糊,直到完全失明。
这对任何人而言都是难以承受的打击。一时间,杨佳对自己将来的生活、职业、人生都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可当无助的她转身寻求丈夫的安慰和支持时,得到的却是一张冰冷的离婚协议文件——是的,杨佳的丈夫将失明的她当作累赘,毅然决然地抱着孩子离开了。
双重打击之下,杨佳崩溃了。好在她的父母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女儿。在父母无条件的爱的浇灌下,杨佳从深陷的低谷中走出,重新伸展出充满希望的绿叶。她慢慢摸索着、试验着,学习如何在失去光明的世界中重拾自己的生活和幸福。
就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小问题开始吧!无法用双眼阅读文字,便学习盲文,以那一个个突起的圆点为起点,继续吸取知识;无法自如地生活、上课,就定向摆放家中物件、请求父母和学校的帮助,继续在学校中任教。在与厄运的抗争中,杨佳越来越认识到,虽然她没法再看见这个世界,可保留在她记忆中的影像、储存在她脑海中的知识和思想,一样可以通过她的手、她的嘴表达出来。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技术也在进一步缩小盲人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她的眼前虽然已是一片漆黑,可她的生活仍有光明的未来。
在这样的信念下,杨佳决定继续自己在失明前未完成的梦想——考取哈佛大学。在不懈的努力下,37岁的她终于在失明8年后收到了哈佛的录取通知书,她凭借那股不服输、不认命的精神,再一次扬帆起航。
失明的经历,给杨佳带来许多的挫折和痛苦,但同时也让她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盲人的世界。在完成自己的梦想之后,她想,凭借自己的力量,她一定可以为这个群体做些什么,她也有义务改善这个群体的生存环境。在杨佳的推动下,盲文打印技术在环保、卫生、保存时间等各方面得到了质的飞跃,为视力欠缺的人带来了更好的阅读体验。
杨佳的人生此时还在继续,她还在不断地散发自己的光和热,来温暖他人的世界。也许在他人的眼中,失明后她失去了很多,但她内心深处一定会认为,她所得到更多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