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网-江苏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学历要求、报考资格、报名时间、注册、培训-中国建造师信息网

热门关键词: 

  走一次西北边防,你会发现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一群当代最可爱的人。走一次西北边防,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无私奉献的卫国戍边精神感染、感化、感动。

  2010年春节前,作为《人民军队》报的记者,我有幸来到很远、很高、很苦的帕米尔高原,走进新疆军区某边防团的边关哨所,亲身感悟边防官兵的辛苦与崇高。

  听惯了西北边防的艰苦和偏远,看惯了照片上边防官兵骑马巡逻的飒爽英姿。没想到,这一次我也加入到了明铁盖边防连的巡逻分队,第一次到祖国西北边陲的瓦罕走廊骑马巡逻。

  天空湛蓝,寒风阵阵,气温是零下13摄氏度。我和分队战士全副武装,在指导员郝兴修的带领下,骑马向卡前乃达坂进发。郝兴修为我选择了连队性情最温驯的706号枣红色军马,他则骑脾气暴躁的702号棕黑色军马。

  行进不到两公里,我们从石子路进入了积雪路段。我取下防风眼镜,看到远处的雪山在太阳的照射下高耸云端,被一团团烟雾状的白云缠绕。这时,我的脸、脖、手、脚和大腿已感阵阵冰凉,可看到郝兴修只穿着一双单皮鞋,棉帽的护耳也没有放下来,真不知道他怎能如此耐冻。下士刘保峰是连队的老兵,他平均每年参加巡逻80次以上,对防区的地形地貌乃至一草一石都了如指掌,一路上不时利用北斗通信器材给团司令部上报巡逻情况。郝兴修骑着702,一会儿奔在前面看路,一会儿策马回头为战士分配观察方位目标。他说,自己在这条路上已经走过200多次。

  积雪越来越厚,马的膝盖不时没入雪窝,雪线的前腿突然向前跪下,我的身子猛地前倾,差一点儿跌下马背,多亏紧紧抓住了马脖子上的鬃毛,才躲过一劫。但上等兵兰翔和黄鹏就没这么幸运。兰翔牵马经过一处篮球场大的冰滩时仰面摔倒,滑了有五六米才拾起身。黄鹏在过一个雪窝时和马一起翻倒,被战友拉起后,浑身沾满了雪,像一个雪人似的。

  雪厚,路远,每一步都走得艰难。3个小时过去了,我一身疲惫地和大家回到了营区。郝指导员对我说:“这次巡逻一切正常。”

  “什么!这也叫正常?”我不同意他的结论,理由是我看到了战士和马摔倒的情景,逃脱了6次马蹄侧滑等险情。返回连队,我的脸冻得通红,嘴唇乌紫干裂,胯骨酸痛难耐。但通过进一步采访我得知,明铁盖边防连官兵年平均巡逻上百次,最远骑马加徒步走80多公里,最长巡逻时间为3天,最高的点位海拔5300多米,最冷时要冒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这样一对比,我参加的这次巡逻确实也太“小儿科”了。

  正是这句“一切正常”的话语,正是这些可亲、可敬、可爱的边防连队官兵,让我认识到什么是临危不惧、临难不惧、临苦不惧,什么是百折不挠、百炼成钢的军人本色。

  在卡拉其古边防连,这天一班长郑林芳收到对象于乐彩从山东东营寄来的一张写真艺术照。郑林芳刚拿到手上,身边就凑了一圈战友。看到照片上青春靓丽的女主人公,不时有战士惊喜地尖叫:“哇,嫂子好漂亮!”“让我也零距离看看。”

  卡拉其古边防连驻守在帕米尔高原的深谷之中,远离都市,远离城镇,远离乡村。战士们不怕执勤任务重,不怕巡逻路程远,不怕高原氧气缺,就怕寂寞难耐。为此,他们创造出了不少用快乐驱赶寂寞的法子,不断制造“兵事可乐”的话题。在这个连队,诸如公开女朋友情书,畅谈个人的恋爱史,不仅不算侵犯个人隐私,还深为战士们推崇。

  不少战士当兵到卡拉其古边防连以后,就没离开过营区和巡逻路。为了避免日子过得枯燥,工作、事业和理想是他们永恒的交流主题,家庭、爱情、经历则是守防生活最好的调味剂,都市、城镇和老家的乡村也是他们谈兴最浓的地方。日子久了,战士们为一些地方夸张地起了颇有知名度的名字,比如称团部所在的县城叫“北京城”,称驻地附近的塔合曼乡为“小香港”,将巡逻途经的一个牧民定居点也美誉为“乌鲁木齐大巴扎”。无论是上级领导检查工作,放牧的牧民前来寻求帮助或看病,还是干部士官家属来队,都是战士们制造开心线月初,炊事班长杜立宏的对象从陕西西安来连队举办婚礼。那些天,不只杜立宏在度蜜月,连队的战士们也在祝福新郎新娘婚姻幸福中度过了一阵快乐的时光。

  一班的袁利和三班的陈戈是连队数一数二的网络发烧友,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在网络上搜索新闻。末了,他俩就会给战友们搞“卡拉其古新闻秀”,用各种方言为大家播报新闻。他们的话题可以从索马里海盗说到上海世博会的筹备进展,再从抗击新疆北部特大暴雪侃到巡逻中发生的趣事轶闻,如下士小王第一次骑马磨破了屁股,中士小刘是边关“活地图”,上等兵买建兵巡逻时帽子被风吹跑了2公里远,等等。往往是说者妙语连珠,听者认真专注,战士宿舍里不时传出阵阵掌声和笑声。

  乐观就能战胜艰苦,快乐可以驱散寂寞。战士们还把近年来连队官兵不辱使命忠诚卫国守防的先进事迹编成“三句半”进行宣扬,把连队解决打电话、上网、吃新鲜蔬菜等难题编写成小品进行表演,以轻松活泼的形式筑牢安心守防、无私奉献的精神支柱,在赞颂祖国和边防不断取得新的变化中愉悦了心情。

  雪峰高耸,山路弯弯。这一天是阴历的腊月十六,吃罢晚饭一个小时后,我在夜色中乘车来到临近中国和巴基斯坦交界处的红其拉甫前哨班。

  月光下,海拔4700米、气温达零下28摄氏度的前哨班屋顶上国旗迎风招展,两名哨兵手握钢枪笔挺地站在国旗杆旁,显得高大而威严。我走进狭小的房间,看到官兵们精神抖擞,内务秩序井然。但因为缺氧,哨所10名官兵个个脸色乌黑,嘴唇发紫。使我眼前一亮的是,窗台上摆放着一盆君子兰和两盆不知名的开着红色和粉色小花的野花,给屋子里增添了一股春意。

  边关明月映丹心,边防官兵吐心曲。上士班长李晓龙说,离前哨班3公里远的国门每年5月至11月通关,此外的时间,除了上级上送物资补给,10名官兵几乎与外界隔绝,只有日月星辰和雪山与他们做伴。上年6月份进行边防管控,前哨班官兵天天执行潜伏任务。当时的夜间气温低于零下20摄氏度,一拨人上半夜潜伏完,另一拨人下半夜接替。官兵夜夜趴在雪山巅上,看着月圆月缺,度过了漫长的1个半月。上年9月,前哨班官兵配合团里的工程机械进行通信光缆铺设,每人平均开挖缆沟80多米。因为冻土厚、石头多,他们每人手上都起泡、裂口、渗血。一周前,外方牧民的200多头牦牛沿山坡误入国境,前哨班官兵跑到氧气稀薄的山顶,用了半天时间才将它们赶到山下的公路上,再沿路赶到外方境内。返回时,天已经黑了,官兵个个嘴唇裂口,浑身泥泞不堪。

  屋外的月色更加明亮,屋内官兵谈兴正浓。我得知,下士王磊第一次骑马巡逻时,因马蹄踩入旱獭洞,有了一次人仰马翻的受伤经历,在床上躺了一周身体才恢复。贾伟是西安邮电学院第二届国防生,任红其拉甫边防连参谋。他2003年大学毕业后坐了4天3夜的火车、汽车来到西北边防,经历了内地与边防的巨大反差。他说:“我为自己的选择感到骄傲。”

  熄灯后,劳累了一天的战士们很快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我因高原反应头痛难耐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也因敬仰前哨班官兵的吃苦奉献精神而睡意全无。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此刻,窗外满月高悬,前哨班对面的雪山在月光的映射下通体银白,给静谧的边关夜色融入了浓浓的诗意。

  我一走进驻在“一线天”里的阿然保泰边防连,连队指导员宗传强就说:“在我们连,官兵最爱是阳光。”

  阳光能治病。阿然保泰边防连驻地海拔4000多米,四面环山,平均每天日照不足5个小时。因为日照不足,官兵以前常被指甲凹陷、烂脚丫、骨质疏松等病症所困扰。战士李栋身上曾患上了严重的湿癍,四处求医不见效。后来,驻地县城一位专治皮肤病的老中医在处方笺上只写了3个字:晒太阳。遵照医嘱,小李每天早早地爬到连队对面的山顶上享受“日光浴”,一个月后,他身上的湿癍真的痊愈了。

  阳光能解忧。藏族战士更尕才丁,工作积极,性格活泼,能歌善舞,是连队官兵公认的“阳光战士”。有段时间,因为失恋的原因,他变得寡言少语。班长、排长接连几天轮流带他爬到山顶进行“日光浴”,给他讲失恋不失志的道理,驱散了他心中的阴影。更尕才丁很快又恢复了“阳光”。从那以后,每逢周末假日,连队都会组织官兵开展爬山比赛,到山顶开展“阳光野炊”活动。

  阳光能化解家庭纠纷。去年10月,连长闵传云温柔贤淑的妻子李洁从四川宜宾来连队探亲。刚来时她还乐呵呵的,可一段时间后,她的脸色就和当时的天气一样“阴有多云”。在连队工作了3年的闵传云知道:这都是老天惹的“祸”。一天早上,闵传云正在洗漱,听到楼道里战士的一声喊:“太阳出来喽!”他高兴得喜不自禁。那天,他带着妻子来到阳光下,拉家常、讲笑话、谈戍边趣闻,久违的笑容又回到了妻子脸上。李洁回老家后很快给闵传云写了一封信,信中有一句话写道:“我愿做一束春日的阳光,永远温暖你的心头。”

  缺少太阳照耀的日子,连队官兵却时时感受着组织的温暖。前些年,连队使用老式锅炉取暖,室内温度始终超不过16摄氏度,上年9月上级为连队配发了高原新式锅炉后,在腊月寒天里,连队的室内温度却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上。我在连队大事记上看到,近年来上级领导机关心系基层,先后为连队建起了高原保温房、保温哨楼;修建小型水力发电站,安装太阳能,让官兵彻底告别不能使用长明电的历史。这些暖人心的举措,为边关增添了欢歌笑语,连队官兵的脸上时常洋溢着幸福的阳光。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