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网-江苏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学历要求、报考资格、报名时间、注册、培训-中国建造师信息网

热门关键词: 

  原标题:山脚下的“博士村”②|不比“房子车子”比学习,博士和村民联合捐5万元修桥“回报家乡”

  原标题:山脚下的“博士村”②|不比“房子车子”比学习,博士和村民联合捐5万元修桥“回报家乡”

  全村仅有380多户人家,却走出19名博士,22名硕士研究生,加上本科生和专科生,全村共考出近100名大学生,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博士村”。

  这是怎样的一个神奇的乡村?高考前,海报新闻记者实地探访,讲述山脚下的“博士村”走红背后的故事。

  盛夏六月,天气炎热。一大早,勤劳的村民们大多不在家,纷纷下地干活去了。田野里小麦一片金黄,樱桃园里,一棵棵红色的果实挂在枝头,到处是丰收的喜悦。

  记者发现,在燕河村,说起“博士村”的称号,人人都很自豪。在燕河村,走几步就能碰到一户博士家庭。

  “我们村考出了19名博士,22名硕士研究生,大学生一共近100名。”燕河村党支部书记韩玉花告诉记者,村里家家户户鼓励孩子读书,平均20户就出一个博士,4户就有一个大学生,有的一家就有三个博士。

  在燕河村,还有一条“博士街”,仅有几百米长。“博士街”从南到北贯穿整个村子,沿着这条街一路走过去,周围会遇到多个“博士之家”,所以被人们戏称为“博士街”。

  “这条街周围就有5个博士。”韩玉花告诉记者,有的博士家还是前后邻居,村里第一个博士和第一个博导家,就是屋前屋后。

  “这个村考出去的大多数博士我都教过,村里的第一个博士,还有第一个博导,都是我当年的学生。”汪湖镇初级中学退休老师毛德杰说,燕河村村民很重视孩子教育,当年自己下班路上常常被村民拦住请教孩子教育问题,如今自己退休,看到孩子们名校博士毕业,也非常欣慰。

  “我们村的孩子们勤奋好学,有的初中高中就在省级和国家级奥赛中多次获奖。”毛德杰告诉记者,村里的风气很好,空余时间,学霸还很愿意帮助大家一起进步,他们还常常给有学习困难的同学讲题。

  在燕河村,记者见到了村里新统计的一张特殊的“学霸”表格,上面记录着村里考出去的众多人才。记者看到,多名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学校,他们中的很多人,毕业后凭借自己卓越的才能进入到外交部、中国科学院等单位。

  “今年我们村里有好几个孩子高考,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考试常常考第一,估计也能考上好大学。”多位村民高兴地说。

  盛夏时节,小麦和樱桃陆续成熟,田野迎来收获的时节。燕河村的村民和孩子们一边勤劳在田野,一边勤奋在考场,一起迎接“丰收”。

  “我们村从来不是比谁家有钱,不比吃穿,比的是谁家的孩子优秀,谁家的孩子学习更好。”村民许言花告诉记者。

  “谁家考上一个博士,那村里的孩子都向他学习。”毛德杰告诉记者,村里当年毛增星第一个考上博士,村里的很多孩子都把他当作榜样。

  如今已经是博士生导师的毛祥龙,当年也曾把毛增星当作榜样之一。后来,毛祥龙自己从清华博士毕业后,投身国家科研事业,年纪轻轻就成为博士生导师,也成为了村里后辈们的榜样。

  勤学好学的村风,在这个小小的村子流传,一茬又一茬的学子们,前方有目标,眼中有光,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我们一些村民说,再困难也会鼓励孩子读书,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考学。”韩玉花告诉记者,在这个小村庄,无论多困难的家庭,只要孩子愿意读书上进,家长们都会尽最大努力供应。

  记者了解到,在这个不算富裕的小乡村,勤劳朴实的村民们眼中,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因此家家户户都鼓励孩子好好读书,希望孩子走出家门,过上更好的生活。

  以村民王翠秀家为例,一家出了三名博士,分别从武汉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村民赵德英家,两个孩子也都是高学历,其中一个考上了博士,从事航天相关工作,走出了小乡村,为国家作贡献。

  村民告诉记者,每年高考和考研、考博时节,都是村里的大事,人们等待着,村里的孩子再多考入几个名校,大家准备给他们好好庆祝一番。

  盛夏时节,雨季未至,桥下的小河还没有涨水。人们从桥上来来往往,走向回家的路。从外返乡的博士们,站在桥上,就能远远看见村子。

  去年夏天,这里还是一座小土桥。一场暴雨之后,土桥因暴雨侵袭受损严重,老人孩子经过时十分危险,村里决定想办法建一座新桥。

  听到这个消息,村里的博士、硕士们纷纷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我们村的博士们和在外创业人才带头捐款,大家纷纷献出爱心,很快就筹了5万块钱,建成了这座新桥。”韩玉花感慨说。

  “家乡有困难,大家远隔千里,却能第一时间鼎力相助。为了感谢大家,我们决定将其命名为‘好运桥’,希望这座桥能为村民和在外游子们带来好运。”韩玉花说道。

  外交官、科学家、医生、博导、教授、工程师……记者注意到,从这个小村庄长大,通过高考走出去的孩子们,一路考研、考博,许多人早已成为国家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

  据韩玉花介绍,村里走出去的博士、硕士、大学生每逢假期都会回乡,与村里的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和学习指导,为学生们树立了榜样。去年,韩玉花趁博士们回老家,专门蒸羊备菜,请博士们聚餐,尝尝家乡菜,叙叙家乡情。

  “我们村的博士们,为家乡争光,我们也为他们自豪。”韩玉花说,希望未来,村里的孩子们继续向他们学习,好好读书,考上理想的大学,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诚邀合作伙伴。

  即墨区以重点项目建设驱动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出“新”、新兴产业求“新”——以新质生产力“点燃”向新引擎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统筹推...[详细]

  中新网青岛6月9日电作为国际DNA损伤及修复、基因组稳定性及肿瘤发生研究领域的顶尖会议,基因组动态与神经科学和衰老国际研讨会9日在山东省...[详细]

  记者近日从济南市体育局获悉,“好运山东”2024年山东省体育消费季暨济南潮流体育消费季拟于6月15日开启,6月16日在融创文旅城举办开幕式。本...[详细]

  近日在青岛召开的全国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工作研讨会上,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解读了新修订的《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山东省体育局在会上作...[详细]

  端午节期间,烟台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以“保畅通、抢进度”为目标,统筹安排,加强调度,控好重点项目建设节奏,狠抓安全生产不放松,全力保...[详细]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9日讯9日,崂山风景名胜区宣布,自2024年6月11日起至2024年9月30日,国内参加中、高考的应届毕业生凭本人准考证和身...[详细]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