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妹获男友告白这又是个什么梗?
不少家长应该都有过独自带孩子出门的经历,独自带孩子去商场、乘车、去公园等,独自带孩子出门多有麻烦,家长们应该都有所体会。外出的时间久了孩子难免需要在外面上厕所,尤其是当妈妈独自带儿子出门出门时,就十分尴尬。
孩子太小还不会独自如厕时,家长也不放心,这种情况孩子应该如何上厕所?生活中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我们也经常见到妈妈带儿子上女厕的情况,甚至这几天哈尔滨一女子因劝阻6岁男孩上女厕所被男孩妈妈当众辱骂的事件还上了热搜。
据了解,这名女孩在地铁站上厕所时,在女厕所看到一名6岁的男孩正在女厕所内小便并且没有关门,女孩当即表示惊讶并且对男孩说:“这是女厕所,你是男孩子不能来女厕所”。而这句话被同在女厕所内的男孩妈妈听到后,男孩妈妈认为儿子被女孩凶哭,要求女孩给儿子道歉,并且打电话叫叫儿子的爸爸进来,不道歉不让女孩离开。
事后,当事女孩在社交平台讲述了经过,分享了一段当时的视频,视频中男孩的妈妈一直让女孩给孩子道歉,甚至对女孩展开言语攻击,随后还打电话叫来了男孩的爸爸,表示不道歉不让女孩离开。
据当事女孩表述,自己当时遭受了男孩妈妈包括其同行的一名女子一共二十几分钟的谩骂,孩子的爸爸也在厕所门口骂女孩。直到最后男孩的妈妈被地铁站工作人员带走,女孩这才得以离开去赶火车。
这件事随后在网上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热议,不知道何时开始,“孩子还小”,“他才几岁”似乎成了孩子犯错的通行证,好像只要说出这些话,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这真的对吗?
抛开双方的态度不提,法律上也没有关于妈妈带孩子使用女厕所的明文规定,但从孩子的教育角度出发,家长也应该主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带孩子进入异性卫生间,更何况孩子的爸爸还同行的情况下呢?
不少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还小能有什么问题?等孩子大了再注意不就好了。实际上有研究表明,孩子其实从3岁左右就开始有性别意识了,父母生活中很多“方便”的做法都会影响孩子的性别认知,混淆孩子的性别意识。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公共场所尽量避免带孩子使用异性厕所,如果外出的地方没有母婴室或者第三性别卫生间,可以让同行的人帮忙带孩子上厕所,或者请商场的工作人员帮忙等。此外,家长平时在家使用厕所时也应该随手关门,而不是不避讳孩子,忽略了对孩子的影响。
有些家长总是觉得孩子还小不懂,因此平时在家换衣服也当着孩子的面,或者夏天妈妈在家穿的很清凉、爸爸在家光膀子等。其实这些都会影响孩子,尤其是异性亲子之间,家长的不避讳会让孩子觉得在异性面前暴露身体很正常,导致孩子性早熟。
孩子小时候一般都是由家长帮着洗澡,一直持续到到孩子能够独立,看似平常的小事家长也要引起注意。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应该尽量避免异性家长给孩子洗澡,并且还要给孩子准备独立的洗漱用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尊重孩子的隐私。
孩子刚出生时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很多家长都是和孩子同床睡,但前面我们也提到,孩子3岁左右就开始有性别意识,这时候家长应该开始考虑和孩子分床睡了。先分床,等孩子适应一段时间,5~6岁左右就应该和家长分房睡了。同理,家里如果有异性的兄弟姐妹,也应该及时的分房睡,避免男女混住,对孩子的性别认知产生影响。
除了这些,家长日常生活中给孩子选购衣服,生活用品时也要注意选择适合孩子性别的,不要按着自己的喜好打扮孩子,比如给男孩穿小裙子等。孩子最初的性别认知就来源于外部的特征,所以穿衣打扮是十分重要的。
总而言之,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家长应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循序渐进,帮助孩子树立正常的性别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