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下足“四心”“才”会赢
千秋大业,人才为本。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石和动力源,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事业旺。各地要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诚心引才、精心育才、真心用才、暖心留才,不断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持续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黄金台”诚心引才,打造群贤毕至的“强磁场”。纵观千古,得贤才者得天下,故诸侯皆爱才。周文王拉车八百步而请子牙,秦昭王五跪以求范雎,刘备三顾茅庐方得卧龙。放眼当下,从中央到地方,谁能“抢到”更多、更强的人才资源,谁就掌握了发展和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各地应求贤若渴、爱才如命地招才纳才,拿出真情实感、真金白银,聚焦产业、科技、创新等核心领域实施专门的引才计划,善用“破圈”思维,敢于打破“唯禀赋论”“唯区位论”“唯学历论”,力求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以“育苗场”精心育才,打造人才辈出的“栋梁库”。技练之则长,才育之则强。一方面,实施本地人才“孵化”工程,分领域、分岗位、分阶段制定培育计划,坚持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用心构建思想骨架,又着力塑造能力外形,推动本地人才培育多元化、体系化,实现本地人才“发芽破土”;另一方面,实施引进人才“成长”工程,聚焦增强其“源动力”“硬本领”目标,建立名师、专家、人才标兵“传帮带”机制,突出“缺什么就补什么”,抓细日常“浇水、加肥、修枝”,确保引进人才“茁壮生长”。
以“大舞台”真心用才,打造尽展其才的“百花园”。今天,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事在人为,人尽其才,万事俱兴。各地要树好鲜明的用人导向,坚持事业为上、依事择人,根据人才专业特长、经验阅历等情况精准设立岗位,推动人才与岗位“双向奔赴”,促进人岗相适、人岗互成。同时,建立健全科学有效、操作可行的人才考核评估机制,公平、公正、客观评定人才所做工作,用好、用活“胡萝卜加大棒”,用细、用准“三个区分开来”,通过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积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
以“好环境”暖心留才,打造人才栖息的“幸福湾”。要突出待遇留人,提高人才政治待遇,对优秀人才在提拔任用、晋职晋级、评先推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提高人才经济待遇,在科研经费、项目资金、薪资补贴方面适当倾斜。要突出细节留人,紧盯人才在科研服务、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把“关键小事”做到人才心坎上。要突出情感留人,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人才座谈、评选等活动,通过动员人才积极参与,让人才真切感受到组织和用人单位的关注关心关怀,切实增强其认同感、荣誉感、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