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明高:为企业带来未来增量现金流的创新才是真创新
新质生产力热度高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11月10日发出倡议,倡导上市公司围绕以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这一新词汇,由习近平总书记今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多名经济学家指出,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它的特点在“新”,关键在“质”,落点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体现了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被认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产业研究院院长沉明高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新质生产力相比于传统生产力,创新性、迭代能力、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都将大大提高,有助于创造更大价值。”沉明高说。
沉明高:新质生产力是一个新的专业名词,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提出的新概念。所谓生产力,是指人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我个人理解,新质生产力是人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范式,通过新工艺、新材料、新产业,提升改造自然的能效。
沉明高: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有几个方面的新特点:其一,具有创新性,而且这种创新特性随着时代进步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特色。如数字技术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人工智能,是当下所面临的时代特色。
其三,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大幅提升。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一方面新的要素形成,如数据资产;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也对建立统一大市场提出了新要求,以提升要素配置效率。
沉明高:从应用技术分层的角度,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源泉。我们把技术分为三个层级,即通用技术、共性技术和专用技术。通用技术对全球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产生基础性作用,革新了人与生产资料结合的范式,大幅提升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历史上,蒸汽机作为关键通用技术,引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全球进入了机械化时代。电的发明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全球进入了电气化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推动了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目前,全球已进入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
相比之下,共性技术为覆盖若干产业的核心技术,其突破提升了相关产业和企业层面专用技术的创新效率,拓宽了应用场景。如高通量算力大大提升了在实验室发明新材料的速度;传感技术使得万物互联成为可能,进而催生了新的产业;智能制造工艺改善了产出效率,使得同样的人力和生产资料投入可以转化为更多的产出,创造新的价值。
沉明高:从企业的角度看,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增量现金流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这样的技术才是真正的技术。要调动企业创新,特别是创新投入的积极性,关键是要平衡创新的成本以及创新成功之后能够带来的现金流增量。从政府的角度,任何能够降低创新成本或增加创新收入的产业政策都是有效政策。
沉明高:首先,通用技术和共性技术创新都有明显的外部性,这些技术创新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和科研投入,通过组织科研机构集中攻关关键共性技术等,降低单个企业的创新成本。
再者,数字技术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优势,建立跨区域的统一大市场,可以同时降低要素成本,增加未来收益的确定性,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
其次,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制造业中,传统产业仍然占大多数,少部分先进制造业的较快增长难以对冲传统产业增长的放慢,只有足够的量的增长才能有条件支持质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