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12号台风娜基莉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由于起步较早,美国芯片企业在全球芯片市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其中高通、英特尔、英伟达分别在智能手机领域、PC电脑领域、GPU领域拥有很高的市场地位。可以说,美企已经在芯片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自从华为、长江存储等中企进军半导体行业后,老美开始坐不住了。为了遏制我国高科技的发展并维护美企的利益,只要有中企掌握了芯片产业的核心技术,那么美国就会通过各种手段将这条产业链切得干干净净。尤其是对华为的制裁,直接让海思半导体沦为“摆设”,麒麟9000系列芯片也因台积电不能代工而落寞。
对此,比尔盖茨曾断言:不把芯片卖给中国,只会促使中企加速芯片自给自足。让人没想到的是,如今比尔盖茨一语成谶,中国芯片自给率不断提升。据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前11个月,中国进口芯片数量同期减少了840亿颗,相当于中企日均砍单2.5亿颗芯片。
另一项数据也值得一说,那就是2022年上半年,中国自产芯片数量达1900亿颗,也就是每天日产10亿颗。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出口芯片为主的美芯企业开始“慌了”,庞大的库存积压也让美企焦头烂额,曾经要价200元的芯片,现在降到了20元都无人问津。尽管如此,高通还是宣布了重要决定,那就是在2023年下调中端和入门级骁龙处理器的价格,其中就包含骁龙600和骁龙400系列。
要知道,高通在安卓阵营中可是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国内很多手机品牌都是使用的高通处理器。然而,自从芯片规则被修改后,高通处理器就变得不那么吃香了。一方面,为了不重蹈华为的覆辙,小米、ov等国产手机厂商开始自研芯片,以此降低对美芯企业的依赖。另一方面,联发科处理器成了国产手机厂商的首选。据数据显示,联发科在智能手机AP市场Q3季度以35%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更是连续九个季度占据手机SOC出货量榜首的位置。
那么问题来了,高通降低中低端芯片的价格真的能重返全球第一吗?其实答案很简单,并不能。首先,联发科已经站稳了中低端芯片市场,就算高通降价也很难在短时内撼动联发科的地位。更何况,联发科还手握性价比高的优势。
其次,继华为海思之后,紫光展锐也开始崭露头角,无论在芯片工艺方面还是在芯片性能方面,紫光展锐设计的处理器都不差。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可知,紫光展锐已经超过三星,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第四大芯片企业。
不可否认,在高端芯片市场,高通的地位确实无人能及。但是在联发科和紫光展锐同时发力布局中低端芯片领域的情况下,就算高通再强也分身乏术,只能眼睁睁看着中低端市场份额被“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