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网-江苏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学历要求、报考资格、报名时间、注册、培训-中国建造师信息网

热门关键词: 

  1951年1月5日,朝鲜半岛上两个最重要的城市—平壤和汉城,各有240门大炮同时鸣放24响礼炮,以庆祝汉城战役的大捷。

  整个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共持续8天,志愿军冒着狂风暴雪和零下20多度的严寒,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起连续进攻,歼敌1.9万余人,一举越过“三八线”,并占领汉城,将战线公里,前锋部队更是已经到达三七线。

  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却迎来了他军事生涯中最煎熬的一段时间。这位三军统帅此时手中拿到了两封电文。

  第一封是国内报纸上的内容,上面不仅庆贺了志愿军的胜利,还在最后的社论中发出了最为豪迈的号召:

  一边是趁胜追击的呼声,一边是前线将士疲劳作战且缺少后勤的反馈。彭德怀此时也非常清醒,这次美军并不是溃败,而是按计划撤退。他们的目的就是希望志愿军深入追击,等我军到达疲劳极限时,再从东西两岸登陆夹击,上演仁川登陆的翻版。

  在现在的局势下,如果继续将战线向南推进,无疑是拿战士的生命去铺一条前进的道路,风险极大,且难以起到扩大战果的目的。正是基于这种考虑,

  但彭德怀的深谋远虑并不是得到了所有人的理解,苏联驻朝大使拉佐瓦耶夫就第一时间出来指责彭德怀是“军事保守主义”,说自己没见过了打了胜仗却不敢追击的人。朝鲜代表也不断向志愿军施压,认为只要志愿军继续南追,美军一定会被彻底击溃,直至退出朝鲜。

  速胜的观点不切实际,美军实力犹存,并极有可能正在筹划下一步的反击计划,这是毛主席和彭德怀所达成的共识。

  和盲目狂妄自大,只顾着和几千里外那些国家高层吵嘴的麦克阿瑟不同,担任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员的李奇微非常的冷静且理智。

  李奇微的底气在于他在撤退时研究了志愿军前三次战役的全部战例,发现中国军队的所有攻势所持续时间最长不超过8天。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志愿军的后勤补给能力最多只能维持一个星期,李奇微将这种现象称为

  美军坦克和战车分队采取小股多路的战术,以团、连为作战单位,主动向北进行突进。整个行动持续8天,美军除了与志愿军侦察兵发生小规模遭遇战外,并无其他收获。但这也正是李奇微想要看到的,没有遇到志愿军主力的攻击,证明此时的志愿军正处于礼拜攻势之后的薄弱期,并无继续推进的打算。

  1月25日,霹雳行动开始,联合国军集中了5个军共23万人,分东西两线开始向汉城和横城方向推进。

  好的一面是,形势正如他当时预测的一样,美军主动发起了反击。而志愿军及时在三八线上停下来休整,构筑防线,没有继续向南进攻,是绝对正确的。

  但坏的一面是,美军来的太快。志愿军前线主力刚刚进入休整期,兵源没有得到补充,后勤补给也在路上,原计划第二批入朝参战的第3兵团和第14兵团还没有到达。此时中美双方在前线的兵力十分接近,这就意味着在武器装备上处于绝对劣势的志愿军形势更为严峻。

  (二)出击将破坏休整计划,推迟春季攻势,且目前弹、粮全无补充,最快亦需下月初旬才能勉强出动。如必须被迫部署反击,甚为勉强。以何者为是,盼示复。”彭德怀在电报中提出两点:

  第一:当初志愿军打过三八线时,英、法等国的代表跑出来喊停战。如果现在志愿军主动后撤,表示支持停战,而联合国军继续推进,那么他们师出无名,在政治上说不过去。这就可以用空间来换取时间,让志愿军抓紧备战,应对局势的变化。

  第二:志愿军现在非常疲劳,各军缺编严重,武器后勤更是难以满足一场大战役的需求,强行出战并不是最佳选择。

  作为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彭德怀打过无数硬仗、狠仗、苦仗,也无数次在绝境之中力挽狂澜。但作为志愿军的司令员,彭德怀更珍惜战士们的生命,希望尽量减小部队的伤亡。所以他必须考虑去争取最稳妥和最合适的战机。限时停战这把双刃剑,到底用不用,他拿不准?

  (二) 志愿军现在后撤,发表拥护有限期停战的方案不合时宜,会在军事上陷入被动,降低谈判的话语权。第四次战役结束后再谈和平停战,对我方更为有利。毛主席不同意后撤,这是彭德怀意料之中的。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主席将下一战役的目标定在了位于三六线上的大田和安东,这是继续进攻的命令。

  撤退,是志愿军在军事上的最佳选择,但在政治上会陷入被动。而进攻,在军事上难以实现,但却是政治上的需要。

  不过整场抗美援朝战争,又何尝不是逢敌必亮剑的体现。能够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关口坚定地选择跨过鸭绿江,发起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也能在数场血战之后,以疲兵姿态迎击美军的正面攻势。

  彭德怀没有再犹豫,志愿军司令部下达作战命令:西线军担任汉江南岸阻击任务;东线军诱敌深入,寻找反击机会。

  整个第四次战役,也是志愿军最为辉煌,最为英勇的一个篇章。汉江南岸阻击战,38军、50军誓守“人在阵地在”的决心,用血肉之躯阻击联合国军队向北反攻。其中起义部队出身的50军,全军减员只剩下10023人,不到入朝时的三分之一,7个整连,31个整排,138个整班都被打光了。但就是在这样的绝境之下,50军在汉江防线天的进攻,为全线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打出了一支王牌劲旅的赫赫军威。

  横城反击战,东线四个军在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的指挥下,迎头痛击联合国军主力,歼敌1.2万人。遭遇重创的李奇微无法说服自己,只能把所有责任都丢给他们的友军:“南朝鲜的士兵几乎把志愿军看成了天兵天将,如果中国军队突然出现在他们的阵地上,总是把许多南朝鲜士兵吓得头也不回地飞快逃命。”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