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升股份IPO路上的曲折与质疑:两次关联方认定不一致引发关注
近日,上海友升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友升股份”)的第二次IPO之路因关联方认定上的差异而引发广泛讨论。7月26日,友升股份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后,其主板上市状态显示已变更为中止。拟募集资金24.71亿元的这场IPO,原本计划投向“云南友升轻量化铝合金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和“年产50万台(套)电池托盘及20万套下车体制造项目”等,但如今,却因遭遇多重质疑而举步维艰。
友升股份自首次IPO以来,其关联交易和关联方认定便成了重心。通常情况下,类似企业在不同的IPO中,对关联方的认定标准应该是一致的。然而,通过对比友升股份两版招股书,记者发现了令人意外的不同。在2021年首次IPO报告中,董事长罗世兵所控制的关联方仅有一家——上海蓝湖泉商贸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在2021年4月注销。而在最新版招股书中,除了这家公司外,新增了一家名为上海世贤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的企业,其在友升股份的关联方认定中也被列出,且该公司在2021年时已注销。此变化让人思考,为什么同一实控人对关联方的定义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
这背后,不仅涉及企业的独立性与业绩的真实性,也触及到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在关联交易这一关键领域,透明度越高,投资者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信心也就越大。但友升股份在再次IPO时,未能对新增的关联方进行足够的说明,实在令人担忧。尤其是注销企业的去向、与公司业务及资金往来的情况,如果未能充分披露,势必会影响市场对其真实经营状况的判断。
此外,友升股份在两版招股书中的数据一致性也引人关注。以产能利用率为例,2021年版招股书披露的产能利用率高达96.64%,而在最新版招股书中,该数据仅为93.89%。难道同一种运营状况,为何会在不同时间呈现如此不同的面貌?这样的差异,究竟是计算标准上的问题,还是数据本身的准确性存有疑虑?显然,这些数据的背后,关乎投资者对友升股份未来增长预期的基础。
进一步来看,友升股份的供应链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公司的主要供应商与客户之间存在重合,增加了市场的复杂性。尽管友升股份的原材料采购和销售数据的增长令人欣慰,但与其中的供应商亘旭铝材与重庆铝王的纠纷,是否会对公司未来的营收和利润构成影响,则是另一层隐忧。尤其是在2007年成立的亘旭铝材如今已经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其与公司之间的业务关系究竟有多安全,也让外界对友升的供应链交易的合理性产生了质疑。
综合来看,友升股份在这次IPO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困境,揭示出当前市场对公司的透明度要求日益提高。在备案过程中,关联方认定和财务数据的透明,是摆在友升股份面前的两大挑战。围绕友升股份的质疑,既是市场对企业的关切,也是投资者对未来的信任。相对于财经信息的披露,或许更应该关注如何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确保信息的可信性与准确性,从而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随着IPO进程的停滞,友升股份需要更加严谨地对待内部控制和数据管理,稳扎稳打地迈向资本市场,而不是简单地在表面上进行整改。对其未来发展影响深远的,不仅在于资金的筹措,更关键在于如何建立投资者的信任,打破外界对其的质疑,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