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一条沉睡的河
在齐鲁大地,有一条流淌了近900年的古运河。它自西向东、一川到海,是山东省唯一一条通江达海的运河。这条河有一个清澈如镜的名字——小清河。名字听起来有点小家碧玉,它的地位和作用可一点儿也不小,在山东版图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曾经辉煌过,也曾经落寞过,进入新时代,它乘风而起,向海新生,展现出崭新的姿态。
这条河是怎么来的呢?要从它的源头说起。它的源头在山东省的省会济南。众所周知,济南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泉城,城内有四大泉群——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这四大泉群常年生生不息,奔腾不息,汇而成河,顺流东下,形成小清河的源头,而后蜿蜒东流,汇百川而成河,一直到海。一个省会城市,以其喷涌于市中心的泉水,成了一条长河的源头,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颇有些神奇。从地理学意义上,是小清河把济南变成了沿海城市。地理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衡量一座城市是沿海还是内陆城市,不以离海的远近,而是能否直接通航达海。照这个标准,像武汉、重庆、宜昌等城市,济南也可列入其中,都可列为沿海城市。
小清河是一条自然加人工疏浚形成的河。在古代中国,有“江(长江)、河(黄河)、淮(淮河)、济(济水)”四条独流入海的河流,并称“四渎”。古济水就是其中一渎。小清河就是沿着古济水形成的。它发掘于公元1130年至1137年,主导人叫刘豫,一个在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
那时正是金朝和南宋南北分野而治时期。刘豫是宋朝进士,曾任济南太守,后来降金。金朝为便于统治汉人,就让刘豫表面称帝,于1130年在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称“大齐皇帝”。刘豫深知山东是当时七大海盐主产区之一,东北滨海一带是历代相沿的主要盐场。他为了增加税收,笼络金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决定将寿光羊角沟一带的海盐运到济南,再转运南方与南宋进行贸易。当时,陆路交通方式落后,不可取。但若通过大清河运输,不仅里程长,而且周转多,费时费力,花费太大,遂决定沿济水故道人工开挖一条通向盛产海盐地区的新河,主要用来运输海盐,同时通过治理河道,减轻沿线年,刘豫征集数万民工,在济南泺口以南筑下泺堰,引泺水东流,再沿济水故道把沿线的洼地、湖泊、河流串联起来,“蜿蜒东北流约五百里,至马车渎(今寿光八面河附近)入海”,形成这条运河。因当时北有大清河,为与此区别,刘豫就把这条源于泺水的河流取名小清河。
抛开刘豫降金和强征民工不说,单说开掘小清河这件事,是颇有眼光的一件好事,功莫大焉。其初衷是方便盐运,减少水患、增加税收,开通后,发挥的作用却远远不止这些。小清河开通以前,济南以东、淄河以西、泰鲁山脉以北、黄河以南的这大片平原没有一条贯穿东西的河流,而这一带恰恰又是山水、泉水、湖泊众多的地区,饱受水灾之害。小清河的开通,使这一大片地区有了一条横贯东西的河流,自然地承担起了航运、防洪、除涝、灌溉等多重功能,很好地造福了沿线人民,促进了沿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别是在航运方面,除运盐外,兼运其他大宗货物,成为山东境内效益最好的河道之一。正因如此,小清河得到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和治理。
当今小清河,全长229公里、基本与黄河并行,自东而西,一路径流入海。它串联了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5市,蜿蜒穿行于历城、章丘、邹平、高青、桓台、博兴、广饶、寿光8个市县,在寿光市羊口镇注入渤海的莱州湾。流域面积约10433平方公里(含海域2.4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15,辐射面可见一斑。
小清河开掘以来的880多年间,在航运、泄洪、排涝、灌溉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航运方面,受水量及河道因素影响,虽时通时断,但一直是山东境内效益最好的航道之一,是省内唯一一条海河联运河流。虽然早期航运史料缺失,但可以想见在古代,它是最现代化的运输方式,备受官方和民间重视。
近代以来,清末时期,陆路运输还主要靠畜驮、小推车,运量小,速度慢,小清河水运优势仍然十分明显。这段时间,小清河上千帆万船,一派繁忙景象。据《寿光市志》记载:“盐商由水路舂运者,舳舻相接,行商运销四十六县。鼎新、鼎裕、鼎利三公司运销三十八县,南运局运销河南九县、江苏五县、安徽二县。”不仅货运,河上客运也受欢迎。1903年,英国驻威海专员骆克带领随员,自威海乘火轮经蓬莱至羊角沟,之后换乘木帆船,沿小清河一路至山东首府济南。骆克此行受到清政府的高度重视,在黄台码头举行了隆重的迎接仪式,彰显了小清河的重要功能和地位。
1904年,山东境内第一条铁路胶济铁路开通,对小清河航运造成有史以来第一次冲击。因铁路具有运量大、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成为当时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对水路运输产生很大影响,小清河盐运量一时大滑,“运输者多弃船就陆,商业渐衰。”其后,济南、周村、坊子对外开埠通商,商品运输需求剧增,小清河依托其便捷的航运条件,成为济南对外开放的主通道,商埠区企业生产所需的大豆、小麦、木材、棉花、海盐、机器设备等物资,除走铁路外,还有一大部分通过小清河运输。一时间,小清河沿岸再现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小清河为济南对外开埠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后,小清河水运和胶济铁路优势互补,除在军阀混战时期,因政局动荡航运濒临停顿外,大部分时期运输业兴盛,河上船舶发展到上千艘。当时济南东郊黄台板桥码头,船桅林立,首尾相接,为货物的重要集散地。在西门桥、成丰桥也设有客货码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种运输方式齐头发展,对小清河航运带来一定程度冲击,小清河航运事业呈现在曲折中稳定发展的局面。河道得到治理,船舶不断提级革新,沿线货源相对充足,保持了小清河运输稳定的局面。沿河由于灌溉方面,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年年丰收,成为鱼米之乡,人民尽得渔盐之利、湖田之惠、舟楫之便。解放初期,山东省小学《国语》课本第一篇文章就叫《山东好地方》,开篇写:“小清河,长又长,山东是个好地方,青山绿水好土壤,出产豆麦和高粱。”说明小清河的作用之大,生态环境之良好,道出了人们对小清河的喜爱。
历史上,小清河以水清而闻名,到20世纪60年代,还保持着河水清澈、绿荫夹岸、鱼虾成群、水鸟翔集的良好生态,上中游河段不仅有鲤鱼、草鱼、鲫鱼、黑鱼、鲇鱼,河蟹、河蚌、河虾、甲鱼等淡水鱼类,在下游河水和海水交汇的“两河水”段,还不乏带鱼、鲅鱼、鲈鱼、梭鱼、小银鱼、牡蛎、青蛤、海螺、对虾、梭子蟹、鲈鱼等海生物。两岸栖息了各种飞鸟珍禽,野生鸟类有上百种,如野鸭、白鹭、天鹅等。所以小清河又是一条美丽富饶之河,它像一条横贯在鲁北平原上的多彩的玉带,是一条涵养生态的不可多得的湿地廊道。
谁能料想,这样一条美丽、富饶且惠泽一方的长河,在20世纪80年代就遇到了困厄的时期,航道正常通航和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直至1997年全线停航。
停航前后,沿线年代,改革开放使山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小清河沿河各大中小城市工业化步伐明显提速,一大批中小型加工企业雨后春笋般出现,城市污水、工业废水排量大增,大多未经处理或简单处理未达标就被排入小清河。
这个时期,环保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监管缺失问题突出,放任了这些行为的旷日持久、肆无忌惮,小清河的生态环境遭到致命破坏,河水逐渐由清变浊直至发黑发臭,鱼虾绝迹,飞鸟迁走。小清河一度成为一条废河、害河、死河,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生机。终于,这条流淌了近900年的运河带着恹恹病躯沉睡了。舟楫相接、汽笛轰鸣的繁荣景象远遁了,流水淙淙、鱼鸟欢唱的和谐景象没有了,人声鼎沸、通江达海的喧嚣消失了。
小清河通航历史悠久,它的断航,对社会经济文化带来很大的创伤。从断航之日,要求复航的呼声一直没断过,社会各界也很关注,每年两会都会收到不少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提出复航请求。山东省人民政府对小清河复航也颇为重视,早在2008年就部署开展复航研究论证,前后整整经历了10年时间。但是破坏容易恢复难,小清河治理和复航工作遇到了一些难题,步履维艰。
这十年间,是对新发展理念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大力发展内河水运、发展综合交通运输、实施经略海洋战略、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等,都为小清河复航带来了动力和契机。
人们认识到,小清河复航是发挥山东内河水运体系作用的迫切需要,是向海图强、经略海洋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恢复小清河沿线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而且复航技术可行,货源充足,水源有保证,沿线巨野河、绣江河、杏花河、孝妇河、猪龙河、淄河、弥河等河流都可补给水源。这有力推动了小清河复航进程。
2007年,治理小清河生态和复航工作被提到山东省的重要日程。2009年,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率先打响了小清河治理第一枪,在重点治理河段重现了昔日小清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色。进入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愈来愈受政府和全社会重视,小清河生态环境治理和复航被推到全线年,山东省政府召开小清河治理和复航工程协调会,小清河治理和复航工程正式启动。
首先,在总航道218公里的河段上分两步规划,济南城区段33公里为六级航道(客运),以下全线公里为三级航道(货运为主),建设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5个港口,改建船闸4座,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改建桥梁36座,改造800多个建筑物,总投资136亿元,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内河基建投资总和。
其次,按照综合交通、互联互通的方向,未来将沟通京杭大运河,可以使京杭运河的船只直接从山东到达入海口,沿途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货物都可直达小清河,其所经过的济南、淄博、滨州、东营、淄博五市,企业生产需要的铝矾土、铁矿石、粮食、原盐、煤炭、纸浆等水运需求迫切,会为小清河航运提供丰沛的货源。
最后,向海图强,经略海洋。复航后的小清河具有水陆联运、河海联运的优势,与京杭大运河升级改造工程合并为“通江达海工程”,纳入国务院批复的《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未来,小清河的运输航线将面向广阔的海洋,走得更广更远。
经过为期5年的河道治理和复航工程实施,小清河以崭新的身姿得以复航。2023年7月试通航,2024年2月26日完成交工验收,2024年2月27日转入运营期。已先后组织完成了铝矾土、大豆、钢卷等货物运输,通航效果良好。虽然短期看,航运市场培育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入海口航道通过能力还有不足。随着相关市场培育政策的实施,随着采取工程措施解决河海直运问题,特别是与京杭运河实现互联互通后,小清河航运市场必将迎来空前的繁荣。
小清河通航后,还将极大促进文旅市场的活跃。小清河流域是齐鲁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沿线文物古迹众多,既有古老的五柳闸,还有张公坟、汇波楼、华阳宫、五贤祠等着名文物景点,更有商周时期留下的陈庄遗址、南河崖盐业遗址等。沿线自然景观资源更为丰富,在其源头处,有济西湿地公园,顺流而下,沿线分布着趵突泉、大明湖、华山湖、百脉泉、白云湖、马踏湖、巨淀湖、羊角沟入海口天然湿地等着名景观,还有散布在各地其他景观,复航后,这一颗颗文旅明珠都被串联起来,在促进旅游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晴川历历向海处,不废江河万古流。小清河回应着人们的期待终于复航了。这一股奔流东去的清流,一扫26年来笼罩在沿河上空的沉寂与落寞,感觉一切都活了起来,灵动了起来,万物都复苏了起来,经济发展的脉络畅通了起来。
初秋的一个清早,我来到了小清河的上游五柳岛,前来聆听这条古老运河的历史足音。举头是蔚蓝的天空,脚下是巨船一样的汀州。抚今追昔,我的心仿佛掠过了小清河流域,飞到了入海口。我仿佛看到河海交会处,一艘连一艘的巨轮鸣着长笛,满载着货物驶进河道,驶向海洋。我仿佛听到岸边传来了《小清河哟好地方》的美丽歌谣。(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