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卸下“指尖”之负
日期:2024-11-1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浏览次数:179
2、冗余功能,除了必要的政务事项,脱离实际设置打卡签到、积分排名、在线、强制使用,强制推广下载、定期登录,将线上留痕作为考核评价、评比评选的依据;
4、不重实效,群众不会用、不好用,反映问题收到“套路式回复”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本质上是形式主义穿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长此以往,数字“赋能”就会变成“负能”。
【推进举措】1、做好减法,实现政务应用程序的精简整合优化。为基层干部卸下“指尖”之负,首先要做好减法。做好减法,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而是坚持实事求是,以实践管用、干部爱用、群众受用为标准精简、整合、优化,真正让政务应用程序串起基层治理的千条线,治理效,实事求是减下“指尖”之负,基层干部才能放开手脚、线、善做加法,打破数据壁垒,平台服务效能。卸下“指尖”之负,既要做好减法,也要善做加法。在真减负、减真负上下功夫,各地区各部门加强协同配合、整体联动,打破数据壁垒,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越来越多的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3、赋能做乘法,推动系统集成“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行“指尖上的政务”,初衷是优化流程、效能,更好服务群众。从源头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就要让数字政务回归服务群众的本质,通过数字赋能实现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服务群众的质效。
卸下“指尖”之负,让数字政务更好服务群众,基层治理效能,切实减少了基层干部在数字时代的无谓劳动,广大基层干部负担轻了、作风更实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了。
上一篇:多种元素的跨界碰撞为剧集增色添彩
下一篇:《海洋负排放新质生产力报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