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新的城市之脊
不同于其他一些文明的城市是从较小的聚落逐步扩展而形成的,中国的都城和作为区域行政中心的城市,往往是在建立之初就经过了较为详尽的规划,并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延续了这种经过规划的城市形态。自肇建迄今,北京中轴线对北京城市发展持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展现出传统规划理念持久的生命力。
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老城中心,纵贯老城南北,成为统领整个老城规划格局的城市之脊。北京中轴线的历史发展具有极强的连续性,各个遗产构成要素之间密不可分。
到了20世纪,北京中轴线经过了公众化的转变。天安门前原宫廷广场,被改造为城市公共空间;昔日的皇家专属区域,逐步转变为博物馆、公园,成为市民进行文化、体育活动的区域。
目前,北京中轴线所有遗产构成要素保存状况良好,与古代礼仪传统、传统建造技艺、民俗文化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认定、研究、记录、展示、物质遗存保护、技艺传承等多种途径得到保护。
北京中轴线展现了中国文化对秩序的追求,展现了理想都城严整、宏阔、壮丽的景观特征,是中国现存历代都城中能够完整体现都城礼仪秩序、规划思想的历史遗产。北京中轴线是“以中为尊”文化传统的生动实践,反映了通过城市建设,营造社会秩序、规范社会生活的美好愿望。
从文明演变来说,北京中轴线包含了元、明、清及近现代750年城市演变的历史积淀,是多个深刻影响中国和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见证了中国社会从王朝统治转变为现代国家的历史变革。在制度与历史层面,北京中轴线为延续至今的国家礼仪和业已消逝的城市管理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物质见证。
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是都城营建中塑造城市形态的核心建筑群。北京中轴线以独具匠心的选址,整体展现传统都城理想范式的规划格局,富于层次、秩序而又蕴含对比、变化的建筑形式,紧密联系的视觉景观,成为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
北京中轴线的规划格局反映出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念和哲学理念,展现了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特质,呈现出气势恢宏、大度雍容、纲维有序、礼乐交融的壮美景象。其规划理念源自中华文明传统中正和合的哲学理念、择中的文化传统,展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审美追求。此次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东亚地区城市形态类遗产的空白。
申遗成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北京已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强制力的保护法规和保护管理规划,相关保护与管理措施能够有效保证北京中轴线免于受到城市发展改造等因素的负面影响。
北京中轴线作为世界遗产,向世界讲述了一个中华文明传承延续、古今交融的中国故事,也向今天的人们呈现了一个“何以中国”的物质见证,更为今天北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带动北京老城整体保护,为探索我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古代都城保护理念与做法,妥善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辩证关系,提供了中国案例和中国经验。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