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还是“陷”
千万多编号,当然这些编号是用不完的。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拥有车辆的家庭也越来越多,其与狭窄道路的矛盾日益突出。限号出行便成了解决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可仔细一琢磨,便感觉不对了。现在限单双号两天一出行,貌似一下减少一半车辆,可当车辆足够多时,光限单双号不够,就去限三天一出行。那么未来是否就有可能十天一出行,三十天一出行。既然买车不能用,那辛苦工作又为什么,这就打击了人们的工作热情。
提高驾驶出行成本就是一个好办法,当驾驶成本足够高时,选择驾驶出行的人将会减少,如现在收的拥堵费。车号也是如此,可以选择拍卖,价高者得。(上海最近收紧个人申请参加车牌资格条件,南辕北辙。)再将这一部分收入用于道路交通建设,使其可以容纳更多车辆,就可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重要的是,可以让人看到希望,只要努力工作,赚更多的钱,就可以去任性。有个漏洞,马云很有钱,那他不是可以掌握很多车号?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下文将有提及。
房市为何如此火爆?因为丈母娘。房市限购,给了市场一个明确区分,什么人能买,什么人不能买,而能买又只能买一套。可又怎么去区分那些有权购房者不是为了去炒房,假离婚买房案例比比皆是,而那些真正有买房需求的人反而不能买。而人群的区分给人贴上标签,未免不是变相歧视。
防止炒房过度可以借鉴西方的房产税制度,降低商品房的购买成本,提高持有成本,使炒房团无利可图;对于多房者,可采取阶梯收费(上文说的持有多个车号也是如此)。当然这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如购房成本下降,那么开发商利润减少,这将大大打击开发商建房热情,这就要回到土地供应上,毕竟这才是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的根源。关于如何减少建房成本,房产税税率制定,这是题外话,需要严谨的调研,才能精确计算。不表。
“限”是限制,限谁都是贴上标签,再加以歧视。简单粗暴,一刀切,短期略有效果,实则陷入死胡同,一错再错。人是趋利的,市场更是。以金钱为衡量工具,运用市场手段解决市场问题,可以更好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