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网-江苏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学历要求、报考资格、报名时间、注册、培训-中国建造师信息网

热门关键词: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和平,也有征战。为了在战争中占据优势,使用刀剑戟等兵器就成了必要。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适应当时不断发展的作战需要,人们开始在原有的简陋形态上不断改造,而最终以成熟的面目示人的这些兵器,就顺理成章地被广泛用于作战中。在这些兵器里,大砍刀曾经是被用到非常多的一种。

  然而,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大砍刀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被枪炮等更具威力的武器替代。大砍刀之所以被替代,乃至于在后来变成不少人手中的藏品,其实也是很好理解的。究其原因,实在是后期大砍刀笨重的外形和不易操作,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士兵作战了。兵贵神速,两军相持,士兵若要使用大砍刀,则负重过大,不占优势。再一个就是,在大砍刀消失在战场之际,出现了一个竞争对手,那就是刺刀。刺刀轻巧,完全符合机动性的需求,而且杀伤力和大砍刀相当。实际上,大砍刀就是因为操作难度太大,导致只有少部分人才能完全发挥它的全部威力,所以综合下来看的话,同相比,大砍刀在实战中其实是不怎么占优势的。

  不过,在抗日战争号角打响的时候,有这样一波人,他们就是靠着这“过时”的大砍刀,愣是在日军侵略者张牙舞爪的包围下,撕开了一条口子,重创了敌人。

  1933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仅仅两年,日军已经攻下了国内多座城市。对喜峰口,鬼子们也是志在必得,想要将它稳稳拿下。从战略大局上来看,喜峰口被日军瞅准不放,也是因为它地处中原地区枢纽,位置极其险要,一旦失守,中原地区也恐难保安危。

  拥有先进军事战斗力的日军,很快就带领着大批士兵袭来,意图在短时间里就将其拿下。为了应对凶猛的日军,二十九军军长下了死命令:全员士兵,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日军突破防线,就算是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军长这样说,主要原因是当时的二十九军和日军实力实在悬殊较大。不管是士兵数量,抑或是配备的武器先进程度,都不占优势。如此一来,我方肯定撑不了多久,要怎么样才能取胜阻止敌人的步伐呢?

  情势危急,我军要头铁地和敌人硬碰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会有胜算。二十九军军长灵机一动,从手下抽调出曾习武之人,组成一支名唤“大砍刀敢死队”的队伍来。

  对这支特别的小队,军长指派他们悄无声息地潜入敌方阵营中,在深夜时刻出其不意地将敌人砍死,重创敌人的精锐力量。原本,我军在白天要招架日军非常吃力,到了晚上,这便成了我军大显神威的时候了。

  日军怎么也没有想到,才一晚上的工夫,他们就死这么多人,又实在没料到我军夜间奇袭的险招,所以特别恼羞成怒,又加大攻击力度。可是这改变不了什么,这一边,我军依靠这套作战计划,数次靠着大刀歼灭敌方多人,全队上下有惊无险地捱过了这次艰难的战役。

  喜峰口一战结束后,按理说,社会媒体对这支大刀队的正面报道是可以想见的,说大刀队是日本鬼子的克星,也没有任何毛病。可是,抗日将领黄绍竑听闻这些报道,一下子就坐不住了,点名将那几家报社和记者狠狠批评了一顿。

  为什么黄将军会做出这样的反应呢?原来,黄绍竑将军本意是顾及士兵性命,大肆宣扬仅凭一把大刀死搏着守下一座城市,难道不是在漠视这些士兵的牺牲吗?毕竟,每一位中国军人的性命都是重要的!

  黄绍竑这番话,很大程度上是为士兵着想。组建大刀队本是无奈之举,靠着士兵带刀拿命杀出血路,这事实在不值得被鼓励。各大媒体仔细考虑下,也觉得报道得有些过头了,于是都陆陆续续地撤回了先前的报道。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有两组士兵,各二十人,体格素质相当,分别拿大刀和刺刀进行对战。结果很快出来,用大刀的一方,在短短一分钟时间里就被降服落败。再看刺刀队这边,只有三人受到轻微创伤。

  说到底,大刀虽然杀伤力大,但毕竟灵活性不高,一旦被闪避,就有可能被敌方趁机抓住漏洞,断送性命。刺刀则不,它是安在枪身上的,比大刀长度更长,拥有更远的攻击距离,不必像大刀那样要近身作战才能发挥效力,而且又非常锋利,保护了使用者的安全。总而言之,刺刀在实战中确实比大刀威力更强,因而大刀这样的兵器,在越来越现代化的战争中被淘汰,也是事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