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网-江苏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学历要求、报考资格、报名时间、注册、培训-中国建造师信息网

热门关键词: 

  仅仅过了22个月,蔡旭哲将首次作为指令长,带领神舟十九号乘组飞向太空,成为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史上间隔时间最短重返空间站的航天员。

  参与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参与首次“太空会师”……蔡旭哲和战友们在太空中忙碌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驾乘飞船顺利进入天和核心舱,在轨驻留6个月。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以来情况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航天员乘组工作量最大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也被网友称为“最忙乘组”——

  蔡旭哲和队友们经历了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撤离和2次转位任务;首次经历两个乘组在轨轮换;完成一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和3次出舱任务;开展大量空间站平台巡检测试、设备维护、维修验证、物资管理和站务管理等工作;进行两个实验舱多个实验机柜的解锁安装,按计划实施了多项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这意味着会有大量的琐碎事项。蔡旭哲告诉记者,他们经常忙得废寝忘食。工作量大时,光是在舱内手动拧螺钉,每天就要拧1000多个。

  2022年9月17日13时35分,蔡旭哲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气闸舱的舱门,执行他的首次出舱任务。在这次出舱活动中,他还要完成一项重要任务,即首次舱外救援验证。任务中,蔡旭哲模拟失去工作能力的航天员,陈冬将其从舱外带回出舱口。

  为了更加逼真地模拟特情,蔡旭哲将原本紧紧握着舱壁扶手的双手松开。那一刻,他唯一的安全装置,就是系在同伴腰上的一个挂钩。

  2022年11月17日,蔡旭哲和陈冬再度搭档出舱,完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后的首次出舱活动。他们在问天舱和梦天舱之间架设起舱间连接装置“天桥”。

  蔡旭哲和陈冬各连接“天桥”的一端,共固定十几道锁。这些锁一环扣一环,结构非常复杂。为了稳妥高效完成这个任务,蔡旭哲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反复研究这些锁。

  “天桥”搭好后,为了验证安全性和稳固性,蔡旭哲还要进行首次跨舱段舱外行走。在悬空的“天桥”上攀爬,下方是“深不见底的黑”,每“走”一步,都充满风险和挑战。

  蔡旭哲还是一个收获颇丰的“太空菜农”。他携带了一些生菜、西红柿和小麦种子,每天仔细观察植物生长状态,及时调整种植方法。

  在他的精心照顾下,这些植物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给空间站舱内增添了绿意和生命力。尤其是太空生菜长势良好,成为太空餐桌上最受欢迎的一道菜。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抵达中国空间站,和神舟十四号乘组经历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首次太空“会师”。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蔡旭哲同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第一个是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飞冲天,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

  蔡旭哲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了这则新闻,深深地被航天员这一职业所吸引。他向往飞向神秘而广袤的太空,去探索新的未知。

  另一个是2010年5月5日。这一天,他和其他6名战友,经过千挑万选,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这次任务中,乘组面临一些新的挑战:进行多次出舱活动以及半数以上的新实验、新项目。他们在地面进行了出舱活动水下训练、出舱活动程序训练、空间站任务出舱程序虚拟现实训练等大量的出舱相关训练。针对新实验,他们和科研人员沟通交流,反复推演实验的每个环节……

  “学习不能放过一丝疑问,训练不能有一丝懈怠,操作不能有一丝疏忽,遇到困难不能有一丝退缩。”每次训练完,蔡旭哲都会带着队友们复盘,总结经验。

  蔡旭哲告诉记者,两名90后年轻航天员乐观自信、开朗活泼。训练中,他们常传出欢声笑语,但涉及关键操作时,也绝不含糊。

  宋令东原本是歼击机飞行员,心理素质好,操作能力强,操作习惯好,善于动脑筋,遇到问题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方法;王浩泽是搞科研出身,理论功底深厚,对飞行手册理解得透彻,在训练中能够及时发现容易操作失误的步骤,并提出优化方案。

  蔡旭哲生肖属龙,另两位90后队友生肖均属马。这一次,本命年的蔡旭哲将带领“龙马乘组”奔赴太空,他也期待他们在此次太空驻留任务中“龙腾盛世,马到成功”。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