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业拒绝内卷
这主要是因为,前些年啤酒因为市场调整和行业竞争,错过了温和涨价的周期,近些年的提价,实为补涨;而且,啤酒市场集中度高,前五大啤酒公司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只要头部公司不卷,市场就卷不起来;另外,啤酒高端化,伴随的是品质提升,啤酒产业的质价比在提高,所以用户的接受程度较高。
啤酒市场的重点渠道,几乎被各种纯生、精酿、鲜啤、白啤占据;曾经踩箱吹的绿棒子水啤,几乎看不到了。
啤酒毕竟是更偏向于快消品的品类,这意味着,它的价格区间并不会继续大幅提升,预计将形成一个纺锤形的市场。其核心,是各大品牌都在掘金的兼顾了大众与次高端的8元价格带。这也是啤酒品牌与消费者的共生关系中,最舒适的区间。
餐饮市场,新茶饮轮番降价,瑞幸改写咖啡市场的价格体系,库迪更是要将9块9之战再打3年;就连原本高高在上的火锅巨头们,也在用各自的方式放下身段。
快消行业,在乳业、零食、瓶装水、无糖茶等细分市场,爆发一轮又一轮的降价潮。甚至,快速催熟了量贩零食模式。谁能想到,仅仅几年时间,量贩零食细分赛道,居然诞生了鸣鸣很忙(赵一鸣+零食很忙)、好想来这两个万店级超级品牌。
不过,在餐饮和快消这两大市场的交叉点,正在挺进夏日旺季的啤酒行业,似乎丝毫看不到内卷的迹象。
提价的方式主要分两种:一是产品直接涨价。比如,2022年华润啤酒将其核心大单品、中国啤酒单品销量王勇闯天涯的终端价格由6元提升至7元;另一种方式是,推出更多中高端新品,对传统低价产品进行渠道替换。最直观的感受是,此前畅销大江南北的“绿棒子”,几乎消失不见,只能在下沉市场偶遇。
2019年到2023年,中国啤酒产量只增加了3%,但行业收入增加了19%,利润总额增加了95%。
平庸导致内卷。只有当一个产业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提升价值的时候,才会推出价格战。啤酒,暂时还不需要。
如果白酒的未来是哑铃型的,高端与大众比翼齐飞,那么,啤酒的未来一定是纺锤形的,中间大、两头小。
啤酒市场不太可能诞生自己的茅台,倒是已经有了自己的玻汾。比如说,华润啤酒(旗下的勇闯天涯,以及正在崛起中的燕京啤酒的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