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为什么涨个不停?
在大大小小的酒友交流群,提到酒价,大家都有点百无聊赖。老人看什么都贵,新人看什么都懵,这年头别说漏价,以往的好价、常价都几不可闻。
今年以来,老酒友撸酒少了,往外转手的,逐渐多起来。趁着酱香这股风,老珍王换五粮液,次新珍王换剑南春,普王也能换回二百多元,大家玩的不亦乐乎。
原来被嫌弃的郎酒1956和2002,同样成为香饽饽。哪怕放了十来年,依然那么难喝,没成想价格翻了又翻。原来三五十都嫌贵的货色,如今能卖到二三百。
现在酒企口号都很响,酒价依然那么高,酱酒依然那么热,好像所有产品都供不应求,无论酒厂还是渠道,大家热情高涨,忙着迎接酒水的白银时代。
遥想当年,强势品牌直接提价,弱势品牌换装上阵,区域品牌蓬勃发展,白酒行业量价齐升,一派蓬勃景象。
茅台、五粮液和国窖1573,从一二百元,纷纷上涨到千元以上,其中茅台零售价一度突破2500元。
区域品牌也没闲着,高沟大曲成了今世缘,佛子岭特曲成为迎驾贡酒,老白干推出十八酒坊,国字宋河、年份白云边、国密董酒、双沟珍宝坊,纷纷上市。
2012年11月19日,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爆发。2013年初,国家开始严控三公经费。双重打击下,白酒行业陷入低谷。
68元的郎酒110周年纪念,被嫌弃不如1898;红花郎十周年纪念,直接被无视;马年、羊年茅台因为酒质和普茅一样,而价格却贵100多,被认为毫无性价比。
2016年以来,白酒行业逐步复苏,只是与黄金时代的全面爆发有所不同,这是白酒行业的白银时代。
这几年,茅台重新登上神坛,又变的一瓶难求;五粮液、国窖,又在冲击千元价位;汾酒四面出击,加速全国化;剑南春稳步提价,今世缘疯狂挖洋河墙角。
茅台带领下,酱香破圈出位。郎酒、习酒业绩增速惊人,金沙、国台、珍酒、钓鱼台、丹泉、云门,这些原本名不见经传的酒企,开始疯狂扩张。
古井贡酒、洋河、水井坊,这三个黄金时代表现优异的酒企,如今仍未找到突破口。老白干、青青稞酒、口子窖、伊力特等区域品牌,表现疲软,甚至有倒退的苗头。
泸特疯涨,剑南春未动时,知乎有人问泸特与剑南春哪个更好喝?居然有四分之三说泸特好,否则不会频繁提价。
现实就这么赤裸裸,消费者的钱就在那里,不抢白不抢,不涨白不涨。早涨早抢,晚涨晚拿,不涨就只能干瞪眼。
经常喝茅台、五粮液和国窖的,不在乎这仨瓜俩枣。经常喝二锅头、白牛二的,也不在乎涨个三五块。唯有中端产品,价格提不上去,降又是死路一条,只能一边控货一边硬涨。
所谓挤压,就是内卷,就是相互争夺对方地盘。拼的是品牌影响力,拼的是谁提价能力更优秀,谁提价手法更高明。
酒还是那个酒,如何抢它人地盘?如何把价提上去?如何忽悠更多品牌受众?成为每个酒企都全力以赴的重点。
茅台,站在高台上往下看,台下涨红了眼。王侯将相没有种,涨过对方才算猛。你涨、我涨、大家涨,谁也不肯落后,尤其酱酒,涨到不按常理出牌,随便一个阿猫阿狗都能压剑南、赛五粮。
白银时代,市场萎缩,各大酒企已踏上奔驰的列车,掉队即死亡,无论涨到多离谱,只能一路向前,直到下一个转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