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审计厅厅长霍照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地体现作为、彰显担当、作出贡献
记者:在过去的一年里,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内蒙古审计机关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较重要的突破?
霍照良:2022年,全区审计机关始终坚持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助力自治区高质量发展。准确把握审计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职责定位,始终聚焦主责主业、种好“责任田”、干好“分内事”,依法忠实履职尽责,圆满完成了各项审计任务。
2022年,全区共审计1910个单位,通过审计,促进增收节支47.2亿元,提交审计报告和审计信息3875篇,提出审计建议4231条。一是围绕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扎实开展全区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审计。对全区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实现在一个年度对12个盟市审计全覆盖。深刻揭示了一批违法违规、闲置浪费等突出问题,推动解决了一些长期未解决的“顽瘴”。二是深刻揭示重大经济风险隐患,维护自治区经济安全。组织开展了对10家村镇银行和1家城商行专项审计,全面揭示了村镇银行业务经营及公司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了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揭示了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不够科学完整、主要产品竞争力不强、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等问题。同时,围绕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等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三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组织对3个盟市及所属6个旗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9个旗县乡村振兴、全区义务教育等民生项目开展审计,促进兜紧兜牢民生防护网,推动惠民富民政策有效落实。四是围绕落实稳经济政策,推动财政资金提质增效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组织开展全区沉淀财政资金“大起底”专项行动重点核查。连续三年开展全区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提出审计建议230条,促进出台制度88项。五是围绕规范权力运行,积极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全年对715名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从重大决策部署的宏观视野到具体经济事项实施效果的微观角度,逐项梳理领导干部履职情况,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提供重要参考。
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出台了《审计整改约谈办法》《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销号实施办法》,不断打牢整改制度基础。按照立行立改、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三种类型和“全面、精准、督办、严格、问责、报告”要求,全口径建立整改台账,压实整改责任,强化部门协同,常态化推进审计发现问题有效整改、彻底整改,切实维护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特别是,厅党组对2018年自治区党委审计委员会成立以来审计查出问题进行“大起底”“大整改”,推动未完成整改的925个问题实现全部“清仓见底”。
我们始终坚持以塑造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坚持政治引领与专业提升并重,以“揭榜领题”为抓手,聚焦审计实战能力,组织实施年轻干部高素质专业化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着力提升审计干部能查、能说、能写水平,培养审计人员敢担当、善作为,敢于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始终做到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一年来,我们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推行厅领导“四个一”工程,按照“一切从严要求、一切从紧安排、一切对标对表”工作要求,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成绩单意识、交卷意识鲜明导向,推动审计工作转观念、转思路、转作风。以队伍建设为要,多措并举提升干部队伍的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为审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我们坚持抓质效、强作用。把政治机关意识、质量生命线和研究型审计作为三条主线贯穿审计全过程、各环节。以打造优秀审计项目、开展审计报告优差评为抓手,着力破解政治站位不高、问题定性处理不准等问题,全方位、全流程打造审计精品。我们坚持抓优化、促提升。强化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从细处入手,向实处发力,积极优化审计工作举措和流程,采取亮晒成绩单、审计业务动态分析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把一个个问题转化为工作成效,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
记者:2023年,内蒙古审计机关将从哪些方面发力,发挥监督保障作用,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霍照良:2023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一届党委审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把握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紧紧围绕自治区“五大任务”和中心工作,突出纲举目张的重大问题,立足经济监督,聚焦主责主业,在推动自治区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中,更好地体现审计作为、彰显审计担当、作出审计贡献。
我们将重点做到“七个盯住”:盯住“两件大事”落实,紧扣落实“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组织对自治区资源环境主管部门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组织开展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口岸建设等领域审计,推进自治区“五大任务”有效落实。盯住财政资金使用,确保每一笔钱都用到“刀刃”上,把政府投资作为审计重点,加强跟踪监督,推动应拨尽拨,快拨快用。盯住营商环境优化,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等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揭示招商引资领域政务诚信建设、涉企收费等问题,推动重大项目早落地建设、早投产见效。盯住国有企业盈亏,对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重大资产损失、重大财务异常等影响企业效益的突出问题进行审计调查,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摸清底数。盯住资源节约利用,围绕土地利用、城乡建设、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深刻揭示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等问题。盯住民生政策落实,对乡村振兴、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和民生实事落实等情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盯住规范权力运行,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廉洁规范用权,更好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