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这件事可以这样理解吗?
阳春三月,1.3亿退休人员的心情也是大好,因为大家期待已久的养老金第19次上涨,迎来了最终定调。再加上之前经历了医保变化,个人账户划入金额被狠狠地“砍了一刀”,退休人员们的心情难免有些低落。直到养老金确定上涨的消息传来后,才迅速将大家从医保变化引起的低落情绪中拉了出来。那么,养老金继续上涨的消息从何而来呢?
原来,在全国两会进行中,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23年2023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2023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明确表示要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众所周知,财政部作为养老金调整的主要责任部门之一,同时也是所有民生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因此,财政部在预算报告中,白纸黑字写了要适当提高养老金,这无疑是最直接、最权威的信息来源了,其中的含金量可不是某些自媒体预测可比的。在两会闭幕后,人社部和财政部,大概率就将在3月中旬发布正式通知。
也许有退休人员会有疑问,为何我们社保专家都喜欢讨论3000元养老金、30年工龄等群体的养老金上涨金额。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不管是3000元养老金,还是30年工龄,都是受众最广的。也就是说,养老金在3000元左右的退休人员,占了总量的绝大部分。因此,这样的讨论才有意义。
诚然,养老金从2005年开始,截止至2023年,已经连续调整了18次。但在第19次上涨即将到来之际,仍然有部分退休人员对养老金是如何上涨的,还存在误区。
我相信,肯定有退休人员认为,如果今年人社部和财政部公布的涨幅比例为3.5%,那么上涨金额就是用养老金乘以3.5%,例如3000元养老金,上涨金额就是3000×3.5%=105元。
实际上,这种测算方式是大错特错的。因为养老金上涨是根据多因素综合测算而来的,并不是简单粗暴地按照养老金乘以涨幅来计算。
首先定额调整,顾名思义就是调整金额是固定的,与其它因素没有任何联系。这主要体现了一种阳光普照型的调整。所以,养老金水平高低对定额调整的多少无关。
其次是挂钩调整,从历年各省市的调整方案来看,基本都是养老金水平和缴费年限双挂钩的形式。一是按上一年的养老金挂钩一定比例上涨,体现“多缴多得”的激励原则,自然是养老金越高涨得越多。二是与工龄挂钩,一般来说工龄越长,涨得越多。
最后是倾斜调整,主要有高龄倾斜、军转干部倾斜和边远地区退休人员倾斜。其中高龄倾斜是所有省市的标配,只是标准有所差异。主要体现了对特定人群的照顾。与养老金多少和工龄长短无关。
综合三步走的调整特点来看,养老金水平只是影响养老金上涨金额的因素之一,并不能直接决定养老金上涨的金额。换句线元养老金具体能涨多少钱?还需要看工龄挂钩、定额调整金额和倾斜照顾的情况。下面来看具体事发。
假设A省养老金调整细则如下:1、定额调整增加40元;2、养老金水平挂钩比例1%;3、缴费年限挂钩为缴费每满一年增加2元;4、年龄70至80岁额外增加20元,80岁以上增加40元。
事发一、A省退休人员老王,养老金3000元,工龄35年,年龄72岁。那么,老王上涨养老金为:定额调整40元,养老金水平挂钩30元,缴费年限挂钩70元,高龄倾斜金额20元。上涨合计为160元,涨幅为5.3%。
事发二、A省退休人员老陈,养老金3000元,工龄30年,年龄65岁。那么,老陈上涨养老金为:定额调整40元,养老金水平挂钩30元,缴费年限挂钩60元,不享受高龄倾斜。上涨合计为130元,涨幅为4.3%。
通过事发一、二进行对比分析,退休人员老王和老陈养老金都是3000元,但工龄和年龄不同,最终的上涨金额也相差了30元。
2023年养老金继续上涨,1.3亿退休人员的钱袋子又要鼓起来了。而对于养老金3000元的退休人员,由于工龄、年龄等因素不同,最终上涨的金额也有个体差异。不过不管怎么说,养老金连续上涨也是非常值得点赞的。
对此你怎么看呢?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欢迎关注@社保之心,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带来最新的养老金上涨相关信息解读;您的关注是我们创作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