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鹅绒革命终于真相了?
2023年号称是医保的改革之年,其主要标志就是,各地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制度的落地,看似只是一项涉及医保个人账户划入方式的改革,但涉及到所有的参保人,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其反响是巨大的,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老百姓反应:改革个人账户的划入办法,实行门诊统筹,但还要收取高额的门槛费,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医保个人账户本身减少了,门槛费还要参保人自己掏,等于是两头从老百姓的包包里要钱,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明明到药房买点药就可以解决问题的病,为什么还要把他们赶到医院去排队,去做一番无用的检查呢,而且老百姓还得大把给医院掏钱。
这几年年轻人考编制人群越来越大,这个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编制内那么多人要发工资,能不涨吗?说白了还是咱们老百姓自己造成的,大家都把自己的孩子,都送往编制内挤,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这里有组数据,数据准不准确谁也说不准:12月11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2021—2022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中国8亿左右就业人员中,在编制内就业的不到1亿。狭义的编制内,即在职公务员800万左右。广义的编制内,包含各类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乃至于包括劳务派遣人员和临时人员,总数是5472万。
这二年开始,房地产行情不太好,房子卖不动,地皮卖不动,现在年轻人好像都不喜欢买房了,挺多依赖房地产比较重的地方政府,房子如果卖不动了,估计编制内群体发工资都成问题。编制内广大人群得发工资呀,大家想想怎么发呢?
2023年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基本上在2000左右。的确是涨了,涨得比较少。大部分人工资收入都不高,大部分是几千元的,月薪过万的全国综合起来,数据应该不会超过5%。
比如:这几年挺多中年人失业,大部分出来了收入就降了或者不稳定了,灵活就业人群都达到1-2亿了,全国总共就8亿左右劳动力。
中年人如果只干基础性工作,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市场需求就越来越小了;每年上千万大学毕业生,还有数千万中职高中毕业生进入社会,年轻人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一增一减,中年人失业就成了正常市场现象。
大家算一笔账:一个在企业里工作的中年人工资1万元,而市场上5000元,就可以招一个同样工种的年轻人,你是老板的话,会选择招谁?可以节省5000元成本,当然选年轻人啦。
再说了,正常人性,中年人工作时间久了会产生惰性,换换新血液,就像人体每天要喝水一样,企业良性运转更健康。
说白了,大部分中年人失业,还是因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发生质变成长造成的,当然我说这个你可能会骂我,但是本质就是这样。
年轻人也一样,做生意的老板也一样,收入价格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干的事情低于市场需求(价值),自然收入也会下降,严重的甚至可能会破产失业。怎么涨收入呢?
最后,希望相关部门医保社保养老金等深化改革,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多听听基层民声,谨慎一刀切的情况发生,让民生政策落地更温暖一些,凝聚民声,社会更团结,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