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第N次浪潮:站着排队、用砖头排队和抽号排队
前言:第一次农业革命浪潮发生在八千到一万年前,人类从原始渔猎时代进入农业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发生在二百多年前,人类进入大工业时代;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已经展开。夹杂在这三大浪潮里的一次次涌动的小浪潮,将人类推向一个个新高度。让我们用键盘记录那些无法选择的时代,在普通人身上留下的痕迹。
70年代,物资短缺,小小的刘意守能帮助大人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排队,为忙碌的父母节省点时间。
每周六是大院里拉菜的日子,放了学,小小刘提着篮子就出发了,等走到菜场,必定已经排了一些人,而很多就是刘意守这么大的小学生。队伍成了一条歪七扭八的长龙,这长龙的边上点缀着一个个空篮子,这是每周六必然发生的一景。等快排到跟前了,父亲或者母亲像是掐准了点,急匆匆地赶过来,接着就是称菜,小小刘再帮着拎回家。
此外,买包子馒头需要排队,买煤需要排队,买日用品需要排队,买书需要排队,甚至到公共浴室洗澡,有时候也需要排队。那时候,基本上干什么都需要排队。
排队是无聊的,在引颈等待的时候,还需要不时地维护秩序,生怕有人插队。因排队引起的冲突,在所有冲突中占了不小的比重,吵架打架经常发生。有人说我早来了,刚回去取了东西就错过了,非得排第一,有人说我这队才是正的,你们的那个队不算数,都是想快点买到东西,快点回家。由于菜拉的不够,排到后面的可能就买不到了,所以插队的人不少。
排队排得多了,为了省劲,大家会做一些约定,比如用篮子代替人,或者用砖头代替人,在砖头上写上人的名字,一块块放好,人就可以在旁边去玩了。
凡是需要排队的,都是紧缺的,或者物资紧缺,或者资源紧缺。造成这种紧缺的,一部分是生产能力缺乏,一部分却是由于垄断。排队的内容在变,每个时代为什么排队,也在不停地变化,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那些为了买菜买煤排队的日子持续到80年代,这是为了生存在排队,而80年代以后,排队的内容更多了。每到春运或者开学季,在大街上就会看到长长的队伍,朝着一个小窗口缓缓蠕动,这是为买一票难求的火车票。商店里,不同的柜台前,也排了长长的队,那是为买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排队。排队的内容,超越了生存,更多地是为了改善生活在排队。
到了90年代末,排队的内容又多了几项。商店里长长的队伍排在了卖手机的柜台前,刘意守攥着省吃俭用积赞下来的钱站在拥挤的队伍里,眼巴巴地看着玻璃柜台里那一部部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银行大厅里开始排起了长长的队,取钱、存钱、汇款都需要排队,有时候为了取几百元,就需要排一上午队。90年代,买菜再也不用排队了,也已经不烧蜂窝煤,所以再也不用为了买煤排队,家里装了热水器,所以也不用为了洗澡排队。
排队的形式也在与时俱进,到了2000年以后,除了黄牛帮你排队,各大银行开始了抽号代替排队,银行大厅里坐满了办事的人,每个人手里都捏着一张小票,上面印有一个号码,人们搓着手机竖着耳朵听着自己的号码,毕竟不用再站着排队,省了不少精力。
还有电话排队,但这是最烦心的。往往一首轻音乐听得人想吐,却还是“您前面还有n位,继续等待请按1,离开请挂机”,打10086或者10000号,就是在磨练所有人的耐心。
在2010年以后的几年,刘意守突然发现很久没有排队了。银行,手机转账;工资,发到卡里;买火车票,用手机;订酒店,用手机,刘意守甚至不用带钱包,更不用说到处排队了。这是时代的进步。
总结几十年的排队经历,刘意守最难受的是排队上厕所,那滋味,谁排过谁知道;最激动的是排队买房,一生的积蓄变成房子,忐忑的心情谁都懂;最无聊的排队是在景点,本来美丽的风景,让长久的等待变得索然无味。
现在的刘意守偶尔也还会排队,但已经不再着急,按部就班,一点点往前挪,好像就是他的人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