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网-江苏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学历要求、报考资格、报名时间、注册、培训-中国建造师信息网

热门关键词: 

  众所周知,1941年至1942年,华北敌后抗日战场迎来了最艰苦的岁月。在日军重兵反复拉网式的“围剿”“扫荡”下,不少敌后抗日根据地变成了游击区,甚至沦陷区。

  早年创建红军时,编制并无一定之规,处于幼年时期的红军,出于迷惑敌人和鼓舞军民士气考虑,往往是编制大、人员少,显得有些“名不副实”。但到了土地革命中后期,1930年和1933年颁布了两次红军编制表,部队正规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中,按“1933版红军编制”,

  对于当时的各地红军来说,这个标准仍然过高。历史上只有红一方面军在长征出发前,经过突击补充兵员的

  而同时期的红3军团有17805人,平均下来,每个师离满编状态还差了一点。至于同期的红5、红8、红9军团的其他师,经过补充后也只有5000人左右。

  八路军誓师出征时,115师共1.55万人,120师共1.4万人,129师共1.3万人,加上八路军总部直属队3000余人,全军共4.6万人。

  在这个编制框架内,八路军各团均达到了2500人至2800人的规模,应该说是比较充实的。需要指出的是,誓师出征时,各营均是4连制,每连人数达150至180人。但是,八路军营属、团属支援火器的数量却严重不足,这直接影响到了战场上的指挥、调度和战术安排。

  八路军深入敌后,发展壮大很快。最初编成的15个主力团都抽调出大量战斗骨干去组建新的团队,因此,等八路军3个师都完成了战略展开时,出征时的“四四制”编制已全部改成“三三制”。各连的人数也有明显减少。这个减少,一方面是因为战斗骨干大批调出,另一方面也是部队宿营条件的客观限制:

  少数主力团每营编4个连,即3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团直属队一般编有机炮连、特务连(警卫连)、通信侦察连。每团兵力2000至2500人不等,也就是说,团辖12至15个连。

  进入1941年至1942年后,上述规模的团,在日军反复拉网“围剿”的情况下显得目标过大。为谋生存、求发展,缩小部队规模已势在必行。这个时候,“小团”这种编制便应运而生了。

  每个大连编3个大排。每排除了编制3个步枪班,还有一个机炮班。这个机炮班拥有1挺轻机枪和1具掷弹筒。一般而言,这样的大连编制人数在130人左右。5个大连加上团属侦察通信排及团指挥机关,

  1个“小团”人数编制在700人左右。别看人数只是此前主力团的三分之一弱,但排级部队同时拥有直射和曲射支援火力,这不仅是我军历史上头一遭,而且还是这种“小团大连制”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

  重要据点一般驻扎1个日军小队,辅以数量不等的伪军。日军对八路军实施大规模“拉网围剿”时,一股以大队规模行动。而更频繁的日常“讨伐”,多以1个中队为规模。

  当时的华北敌后战场,早年的日军野战中队已越来越多地被治安中队所取代。这些日军治安中队,总人数约在180人左右。由1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讯兵)和3个小队组成。每个小队有3个步枪分队和一个装备3具掷弹筒的掷弹筒分队组成,合计52人。每个步枪分队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这样算下来,

  两相对比,1个八路军大连拥有的轻机枪和掷弹筒数量,与1个日军小队相当,而人数和步枪数量却是后者的2.5倍左右。在预有准备的情况下,

  哪怕是打遭遇战,或是遭到日军小队突袭,八路军的大连都有能力全身而退。当然,具体的还得看我方指挥员的临场发挥。而

  八路军“小团”若聚集起麾下的5个大连,兵力是1个日军中队的4倍,火力是其1.7倍左右,是有能力在野战情况下全歼1个日军中队的。

  以上并不仅仅是纸上谈兵。事实上,在编成“小团”时,八路军各部都是挑战斗素养最高、战斗经验最丰富、战斗意志最强烈的老兵留下,武器装备也是尽量挑好的。其他的人员和武器基本都加强给地方游击队了。也就是说,实施“小团大连”制后,八路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甚至解决了由于扩军过快,导致部队军事素质下降及装备水平下降较快的问题。等于是在缩小目标、减轻群众负担、增强自身机动灵活性的同时,极大增强了主力部队的战斗力。

  不少根据地的小团,编成后还以大连为单位调配武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因武器来源不一,口径各异而带来的弹药补给、调配困难,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部队战斗力。

  这样的小团,很适宜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敌后游击战。这种敌变我变的灵活思维方式,以及实事求是的务实做法,帮助八路军最终撑过了那段艰难岁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