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推进‘新八级工’技能等级制度助力技能人才职业发展
北京市正在积极推进‘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以贯彻落实《关于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该制度旨在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持续畅通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目前,北京市已备案247家企业开展自主评价,涉及387个职业(工种),并已经评聘出了51名特级技师和3名首席技师。
‘新八级工’制度为广大技能劳动者的职业发展和待遇提升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全面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鼓励技能劳动者紧密结合岗位,努力成长为技术人才。2022年,人社部发布了《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首次提出了‘新八级工’的概念,从而打破了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天花板。针对企业的特定情况,北京市制定了多项政策文件,涵盖特级技师与首席技师的评聘工作。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采用‘一企一案’的方式,指导企业制定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的评聘方案,明确各职业可开展的评聘标准与结构比例,对评审流程、评审标准及相关配套措施也做了具体规定,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和人性化。如果技能人才具有特殊贡献或技艺,政策允许他们突破现有工龄规定参与评审。
在‘评’的环节,参评员工必须是企业一线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这些人往往在各自岗位中展现出超凡的技艺和贡献。因此,各企业对具有突出贡献和荣誉称号的人才进行了优先推荐。在‘聘’的环节,企业通过制定标准的聘任协议模板,与被评聘的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签署协议,并确立相应的薪酬待遇。
已评出的51名特级技师中,涵盖了多种职业:从资深的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到年轻的全国技术能手,涉及汽车装调工、轨道交通信号工、中式烹调师等20个不同的工种。这一成果不仅仅是数量的增长,更是对技能人才的认可与激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凭借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领路人”。他们制定了《公司特级技师资格评审实施方案》,并采用了多种评审方式,如业绩评审和论文答辩,成功选拔出多名特级技师。
为了完善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地铁公司在员工培训及证书管理上做出积极改革,新增了如学徒工等不同等级的岗位,形成‘新八级工’的职业技能等级序列。通过这样的内部认证与培训机制,实现了技能人才的合理流动与有效使用,大幅提升了员工技能水平与薪酬待遇。
实施‘新八级工’制度,也是为了提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与薪酬的双重福利。这一制度打破了原有的职业发展壁垒,强调了与职业技能等级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特级技师的薪酬相当于正高级职称人员,而首席技师的薪酬更是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平起平坐,充分调动了技能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职业荣誉感。
例如,北京市001号特级技师王德斌从业24年,创新了多种系列原酒,其个人待遇提升也显而易见。此外,通过新制度的推行,更多技能人才如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送配电线路工王月鹏也分享到了晋级的红利,享受到了更高的薪酬待遇。由此可见,‘新八级工’制度真正做到了职业发展与薪资水平的双向提高。
在未来的工作中,北京市将进一步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关于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优化技能人才的评价机制,提高人才评定的质量。同时,北京市也将围绕首都重点产业领域,持续探索‘产教评’相结合的技能生态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为职工提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服务,加快落实‘新八级工’制度,让更多技能人才实现自我价值,助力企业发展。此项新政策的推进,必将为今后的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