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网-江苏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学历要求、报考资格、报名时间、注册、培训-中国建造师信息网

热门关键词: 

  家有打工人,在劳动关系终止场景中,N、N+1、2N作为经济补偿或赔偿的计算基准,其核心价值在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阿宇制作了几个表格方便大家查找,并分享经济补偿的各种适用场景,文末顺便说说网传的“N+2”“N+3”“2N+1”“2(N+1)”等情形。

  工作年限折算: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龄”,每满1年折算1个月工资,超6个月按整年计算,不足6个月支付半月工资(表格内简称“工龄”)

  举例:员工劳动合同期限3年,工作2年9个月,公司效益变差常无法正常发工资,劳动者主动协商合同提前到期协商一致不续签,请求经济补偿金N=3个月工资(2.75年按3年计算)

  适用于企业未提前30日通知的三种特殊解约场景,其中+1为代通知金。很多公司为了快速裁员,不履行提前30天通知的义务,就需要额外支付+1代通知金了,或者公司提前向劳动者通知裁员计划,但为了照顾员工的情绪,往往和劳动者协商使用“N+1”的补偿方式。

  只要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申请劳动仲裁主张惩罚性赔偿,用人单位应当支付2N赔偿金。

  根据现行法律,法定补偿仅有N(合法解除)、N+1(未提前通知)、2N(违法解除)三类,网传的“N+2”“N+3”“2N+1”“2(N+1)”等补偿金组合并非法定标准,其产生主要基于三种情形:

  1. 协商补偿(有约定效力)企业与劳动者协商解除时,自愿提高补偿标准(如外企裁员常给N+3),本质是民事合同性质,但超出N/2N部分无法律强制力。

  2. 计算误解(无法律依据)误将代通知金、赔偿金迭加适用(如2N+1),实则《劳动合同法》规定代通知金与赔偿金不能并存,违法解除仅适用2N。

  3. 特殊政策(临时性规定)个别地区/行业在重大事件中的临时安置方案(如2022年某车企裁员N+2),属于行政指导而非普适性法规。

  因此,除“N”“N+1”和“2N”外,其他经济补偿方式并无法律依据,劳动者接受超额补偿时需通过书面协议明确,警惕附加的竞业限制、免责声明等隐性条款。

  (注:本文依据《劳动合同法》及往年司法案例整理,请以最新司法解释为准,具体个案需结合地方司法实践)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