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吴若羚舞蹈系列会有什么样影响?
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面朝黄土劳作了大半辈子,日子虽然过得紧紧巴巴,但他却也乐在其中。跟村里的许多同龄人不同,父亲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却偏爱在打理完一天庄稼后,抿几口小酒解乏。
虽然农村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农民都不再种地,但父亲不习惯闲下来的日子。家里种的主要是玉米和小麦,也夹杂种点大豆与高粱,虽然跟粮食打了一辈子交道,但父亲却极少喝纯粮酒,年轻的时候喝地瓜干酿的酒,上了年纪喝的是10几块一瓶的劣质白酒。用父亲自己的话说,多少钱的酒都是为了解乏,到他的嘴里都是一样的味道。
让父亲彻底改变这种观念,是在我毕业参加工作之后。因为工作原因,我开始出入酒场,接触各类酒水。在山东这样一个善饮的省份,去到每一座城市都感受着它的人情世俗,尤其咂摸着它独具特色的酒场文化。上到须发皆白的耄耋老人,下到追逐嬉戏的黄毛孩童,都能说出几种酒水的品牌,因为几乎家家户户的博古架上都摆着几样撑门面的好酒。
在我眼里,高度酒和低度酒不同,好酒和劣质酒更有着极大的口感差异,最大的区别就是酒醉后上不上头。毕竟在这个传闻人均一斤的偌大白酒市场里,白酒的竞争非常大。
我清晰地记着,工作后想给父亲买两瓶好酒,送一份心意。本地酒知名度稍欠火候,国内牌子响的酒水大多价格很高,比来比去选择了一箱习酒,原因有三,一是它是茅台品牌,身板硬;二是酱香酒,是茅台酒厂的拳头产品和代表香型,同样的赤河水酿造工艺,说出来倍有面;三是价格比较亲民,我还能承担得起!
当我抱着酒满心欢喜地回家的时候,还是不出所料地受到了父亲的一番数落,说刚工作不应该乱花钱,我也只是笑笑,并不反驳。后来在外面应酬,每次喝到好酒,我都会情不自禁想起父亲,想起那晚陪父亲的小酌,不知道仅仅是喜欢习酒的醇香,还是裹挟着看到儿子成人的喜悦。他满脸堆笑,竟赞不绝口。
在那之后,每次回家,我都会捎几瓶好酒,品类并不固定,但习酒确实是我的首选之一。听母亲讲,父亲平常还是喜欢喝那些杂牌酒,只是有客人的时候才愿把我带回的好酒拿出来分享。我也见过父亲几次炫耀,扯着嗓子喊,这是林儿(我的乳名)带回来的好酒,酱香型,茅台酒厂产的,那种自豪感从父亲满脸的皱纹中洋溢出来,我也常常跟着傻笑。父亲夸的是酒,我心里吃的是蜜。也曾经浅浅地劝过父亲几回,却始终是徒劳。
每次回家,喜欢跟母亲闲聊家长里短,陪父亲趣谈白酒文化。从全国名酒聊到本地高烧,可能除了本地品牌,习酒是他最了解的省外品牌了。其实父亲像大多数父亲一样,并不善言辞,尤其是在儿子面前,更要保持他的威严。但聊起白酒,尤其酒过三巡之后,便也会滔滔不绝起来,父子之间的距离似乎瞬间被拉近了不少。就这样,习酒成了我聊表孝心的佳酿,也成了我跟父亲联络感情的谈资。
这两天发现习酒有新产品推广,让全国酒友讲讲老酒的故事,可谓正中下怀。岁月佳酿,愈久弥香,其实这何尝不是人的感情的真实写照呢?
我想,也许有很多像我们一样的父子或者朋友,都会对某一款酒情有独钟。当看到杯壁溅起的酒花,闻着启瓶后溢出的谷香,都会激起心底深处那种厚重的感情。每一个人喝的不止是酒,更是一种温度与情怀。
窖藏88岁月弥香——我与光阴的故事,感谢贵州习酒发起的本次活动,让我有机会为大家分享我80年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