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月光上路网友是如何评论的!
编者按:孩子的童年,少不了斑斓书刊的陪同。但正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17个孩子才有一册少儿读物。因而,1952年12月28日,正在上海降生了新中国第一家专业少年儿童出书社,由宋庆龄先生题写社名。现在,少年儿童出书社七十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但陪同了一代代孩子长大的少年儿童出书社,却仍然童心不老。
我出生于1922年,本年100岁了。我是一名诗人,从1942年颁发第一首诗起,我写了上万首诗。我仍是一名儿童文学编纂,1957年从部队改行来到少年儿童出书社工做,曲到1986年离休。而把诗人和编纂这两个身份联合正在一路的,是我的老伴侣《小伴侣》杂志。说来也巧,她也降生于1922年,由出名文化人黎锦晖开办于晚年的上海中华书局,1952年落户于新中国第一家专业少儿读物出书社——少年儿童出书社。《小伴侣》和我同龄,本年也整整100岁了,我取她有着疑惑之缘!
上小学时,我学唱的第一首歌就来自《小伴侣》,那些童年的斑斓歌声为我种下了诗的种子。走上诗歌创做道路后,我的多篇诗做正在《小伴侣》上颁发,后来,诗集《欢送细雨点》由少年儿童出书社出书,使我正在儿童文学界迈出了主要的一步。1958年,我从老友鲁兵手上接过“接力棒”,担任《小伴侣》的编纂工做。我一面继续儿童诗创做,出书了多部诗集;一面投入到编纂《小伴侣》的火热实践中,不单推出了良多优良的儿童诗,正在编纂部的配合勤奋下,杂志也遭到了泛博读者的欢送,印数最崇高高贵过100万份,现在回忆起仍感应心潮磅礴。
为了把《小伴侣》编得新鲜新鲜,让这座“儿童文艺的百花圃”继续朝气蓬勃,我取编纂部的同事们一步一个脚印,正在这片场地上细心地种花、护花。我们正在内容取版面上不竭立异,力图欠亨过一篇似曾了解的做品,不呈现一个反复的版面。我们对峙“开门办刊”,走出编纂室,到学校、长儿园去听课,加入学糊口动,到少年宫去开座谈会,到动物园去劳动、察看,走向另一个更活泼活跃的编纂室。我们到成人的文学期刊中去挖掘做者;我们拆掉文编、美编的墙,普遍地取做家、画家交伴侣;为了更好地听取读者看法、培育新做者,我们开办副刊《小伴侣·笔谈会》,切磋低长文学的编创纪律;我们登载孩子的做品,请孩子审读,为孩子办事,让孩子成为刊物实正的仆人……
离休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仍为《小伴侣》组稿、编稿,还正在对峙创做的同时,为孩子们讲诗,指点他们写诗,播种诗的种子。做为诗人和编纂,我都愿永久做个“种花人”,为儿童文艺的百花圃奉献五颜六色的鲜花,添加最鲜艳的色彩。
记得我们已经多次为《小伴侣》庆贺华诞,良多老伴侣都祝她“天保九如”,现在,大师的希望实现了!祝《小伴侣》百岁华诞欢愉,成为更多小读者的好伴侣!也祝我的“娘家”少年儿童出书社70岁华诞欢愉!(圣野)